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第四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湖南长沙举行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梁嘉伟
  • 2024-06-23 12:57:54

6月21至24日,第四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ISSASR-4)在湖南长沙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生态系统管理与农业绿色发展”,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卢森堡、土耳其、埃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位代表参会,共同研讨相关政策制定,交流和分享科技研究成果。

开幕式现场。资料图

据悉,中国亚热带地区属季风湿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而全球同纬度其他区域普遍为内陆型气候(干旱半干旱草原和沙漠气候)或大陆西岸型气候(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中国亚热带地区相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独特且更适合农业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亚热带区域的优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此次活动的研讨焦点之一。

本届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于贵瑞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赵春江等专家学者参会,设置了资源、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高效管理以及农业环境调控与绿色生产、畜禽绿色养殖与农牧复合、大数据与智慧农业4个专题。

于贵瑞表示,亚热带区域虽然面临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种养脱节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挑战,但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巨大,且地形、土壤、生态特色多样,有利于特色高值农产品生产。因此,亚热带区域农业应探寻生产生态功能耦合、质量效益突出的生态高值发展途径。

印遇龙表示,我国亚热带区域生猪产量约占全国的59%,但以玉米、豆粕为主的饲料主要依靠外部调入或进口,而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应加强亚热带区域农业生态高值发展科技支撑,以生态学系统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育-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系统综合研究,基于大食物观理念协同推进多元化食物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大会主席吴金水表示,在重视东北和黄淮海两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上,应重新考虑“湖广熟、天下足”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亚热带区域农业生产与食物安全保障地位的认识,构建国家食物安全的南方防线。

国际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教授托尼·奥·丹尼尔表示,澳大利亚通过土壤改良提高粮食产量等经验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次活动集聚亚热带各地区的专家学者于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促进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洪松表示,湖南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农业生产模式及其面临的问题挑战在国内乃至亚热带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次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湖南,一方面旨在共同寻求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案,另一方面也是为参会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贯彻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推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亚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每5年办一届,旨在为全球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经验分享、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应对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