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是传统粮油生产大县,也是山药、茶叶、黑芝麻以及禽蛋等特色农产品丰富的县,“瑞昌山药”,是传统名优特产,名扬天下;溢流香鸭蛋制品,产销两旺。2020年乡镇机构改革完成后,原有的19个乡镇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全部撤销,成立了农业农村办公室,农技人员分流与兼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再次出现“堵点”和“卡点”。针对推广服务供给不足窘境,该县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的机会,依据产业布局和集群优势,建立武蛟、高丰、夏畈、范镇、城郊、肇陈等6个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依托区域站联结农事中心、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电商及农业科研院校,建立技术推广联盟。以试验示范、辐射带动、技术推广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户科学种养水平,增加了农户收入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促进一二三产高度融合。
公益性服务加强了
2021年4月,瑞昌市重新组建瑞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市农村经营管理站、市植保植检站、市科技兴农办公室等单位及相关职能,着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水平,6个区域站配备了公益性农技人员35名,保障了病虫测报、动物检疫、农经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公益性服务,强化公益性服务,助力粮油产业发展。
行政区域藩篱拆除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瑞昌农业形成了“瑞昌山药”“瑞昌黑芝麻”“四大家鱼”“武蛟油菜”“稻鸭香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五大农产品分布不同相邻乡镇,区域建站后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以“农技推广+品牌”的服务模式进行农技推广,技术推广更顺畅了。例如横立山乡翠冠梨种植户柯亨明反映“5月是梨子长势关键时期,乡里农技人员经常叮嘱我们要主病虫害防治,但总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后来安排了柯善仁前来指导,梨子丰产没问题了!”原来,柯善仁是公益性外的特聘农技员,是实打实的“土专家”“梨博士”,让梨种植户放心的不少,技术指导也方便多了。瑞昌市成立了瑞昌山药、瑞昌黑芝麻等产业协会,不仅解决产销对接问题,依托区域站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更加便利顺畅。
高丰镇区域站,依托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与农技服务匹配,服务范围已拓展到7个乡镇,覆盖近百个村组,在智能育秧、农机服务、粮食加工、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面,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特聘农技员丰文先领衔的合作社,利用各式智慧农机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托管服务4.5万亩,其中机防面积3万亩。
技术服务更加精准了
点对点服务,手把手指导。每到春耕季节,基层农技员忙碌穿梭于田间地头,送政策、送技术、送种子,早春催早稻生产,秋催种油菜,尽管政府买了不少单,但农户不一定买账,而“十里八乡”百姓争相敬重技术能力,技术指导信得过的是特聘农技员,村民呼之即来,来之见效,例如特聘农技员彭蒙蒙,不断改良土壤和水质,指导水果种植户以农家肥替代化肥,以人工除草替代除草剂,通过种水果帮助农民增收。
又如农业部首批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计划”学员夏志刚,作为受聘特聘农技员,他不惧严寒酷暑,精准提供果园管理的技术指导服务,让原本连连亏损、邹洼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南霞已经放弃的300多亩果园,重换生机,该社2023年柑橘初次收果量达5万斤,首次实现盈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特聘农技员赠送锦旗。
像夏志刚这种特聘农技员全县共聘请60人,他们分布于6个区域站,为全县600个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服务,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13家合作社及7个新种粮大户组成,该社依托范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区域站,为范镇、横港镇、南义镇水稻50多家种植户提供“稻鸭共生”技术指导、农资销售、大米加工等服务,服务面积达到3万亩,形成了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以及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范镇张新民大户说,过去依赖合作联社,稻谷种子和鸭苗、农资农机服务、稻谷销售等不用愁,如今有了区域站,何时施肥、打药,施多少肥、打多少药更有谱了。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建站,站站有特色。例如夏畈区域站辐射夏畈镇、黄金乡、南阳乡、横立山乡,结合这几个乡镇发展奶山羊养殖、翠冠梨种植等实际情况,推广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农技推广+农旅”的服务模式,重点打造翠冠梨“银花”观光带、奶山羊休闲农场等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形成集观赏、采摘、娱乐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区域内发展,推动产业兴旺。
农技推广资源及力量整合了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关键是农技推广力量的整合。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省市专家队伍加盟,区域站整合了原有农技人员和非公益性人员,将一些技术精湛、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外聘农技推广人才纳入其中,包括种养大户、一村一名大学生、“三定向”毕业生和特聘农技员,广泛吸收多元化农业技术主体参与农技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一主多元”“一性三化”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作者:吴远金 曹云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黄中钜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