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七月的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旧城社区,荷花盛开,景美如画。近年来,当地通过大力发展“荷塘经济”,既富裕了村民,也扮靓了乡村。
俯瞰旧城荷花池。
7月2日,走进旧城镇旧城社区,只见碧绿的荷塘与蓝天白云、群山房舍相连接,整个村庄充满了诗情画意。碧水清波间,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层层叠叠的荷叶迎风舒展。花下,鱼儿在荷塘里悠闲地游动觅食,蜻蜓落在荷花包上小憩,勾勒出一幅和谐生态画卷。
“此前这里是一片低洼的水田,种植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后来我们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整合资金打造了荷花池,让27户农户有稳定收入。”旧城镇旧城社区工作人员付梅介绍,近年来,旧城镇依托东西协作项目,在旧城社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充分融合红色文化和乡土特色,让农村不断焕发新气象。美丽的荷花园,成为群众休闲出游的坐标景点,也成为威信绿美生态的一道风景线。
拥有高颜值的荷花,不仅仅只具备生态价值,在旧城镇乡村振兴示范点,荷花的产业经济价值也正在被挖掘。
作为远近闻名的赏荷胜地,每当盛夏时节,不少周边的游客,便会慕名前来旧城镇旧城社区旅游观光。游客们除了观光荷花、拍照打卡,离开时还会买上荷花茶等当地特产作为手信,无形中拉动了乡村经济。
荷花池的员工正在打捞鱼虾。
正是看中了荷花在推动乡村绿化、美化、文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旧城镇旧城社区走上了一条“以荷为媒、以荷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3年末,为了让荷花种植释放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地村集体公司将荷花池承包给威信万里商贸部负责人万礼华进行管理。万礼华说:“荷花池里面我们投放了虾苗、鱼苗、泥鳅。今年的收成比较好,预计有七八万元的纯收入,还能解决周边的四五个工人短期的务工问题。”
据悉,“荷鱼混养”的生态种养模式,使整个荷花池形成可循环利用的小生态系统。荷塘里的水栖生物、水生昆虫为鱼类提供饵料,荷花为鱼儿遮阴挡阳,并保持适宜水温,减少了鱼儿的发病率;鱼粪肥土,为荷花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荷花荷叶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荷花效益。
“旧城是个好地方,我们旧城人会越过越好,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作为旧城本地人,万礼华对旧城的发展满怀憧憬。
“通过大力发展荷塘经济,解决了周边部分农户就近就业问题,为旧城及周边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付梅说,当前,旧城镇正计划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不断探索创新“农业+文化+旅游”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让“荷塘经济”持续升温,全面铺开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作者:徐红 王海 李启宏 王定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