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方式,多举措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前不久,在绥江县南岸镇互助村儿童之家,“七色志愿服务队”正在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辅导、趣味活动,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据介绍,南岸镇共有留守儿童409人,周末和寒暑假期间,谁来照顾孩子?谁来管孩子作业?怎么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成了困扰许多在外务工家长的痛点难点。
“我们聚焦留守儿童周末、假期作业无人辅导、玩手机、缺少陪伴等急难愁盼问题,在各村(社区)儿童之家开展‘放心托’免费托管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作业辅导、健康教育、亲情陪伴、趣味活动等服务,为孩子们营造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解决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绥江县南岸镇党委副书记邓峰说。
乡村治理,需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南岸镇在各村(社区)成立了红、绿、紫、蓝、粉、橙、白七支志愿服务队,七种颜色分别对应着护林、护路、巡河、关爱老人儿童、医疗健康、文化服务等服务,招募志愿者500多人。公共事务带头干,矛盾纠纷有人解,群众困难主动帮,顺了民情,暖了人心,添了活力。
“我们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来管,除了组建‘七色志愿服务队’,还组建了‘支客师’队伍,推行积分制管理,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评选‘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等系列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邓峰介绍。
像南岸镇一样,绥江县还有不少乡镇在乡村治理上都亮出新招。
在绥江县新滩镇,当地探索构建“农户、小组、支部、总支”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会仪镇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 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矛盾调解格局。
在中城镇回望村,村里成立邻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倡导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照顾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使更多农村老年人享受到更多养老服务;板栗镇中坝村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围绕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政策执行、村组活动等方面制定积分考核细则,村民所得积分可兑换生活物品,鼓励村民共治共建共享。
“基层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绥江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绥江县将创新举措,着力在提升基层治理工作上出实招、见实效,力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作者:杨东升 徐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