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来自土耳其、阿富汗、东帝汶、乌干达、尼日利亚和尼泊尔等9个国家的20余名林业部门官员和专家学者走进浙江衢州钱江源国家公园,就如何有效管理森林,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开展实地调研。该活动由商务部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竹子中心”)承办,系“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森林‘四库’官员研修班”研讨行程之一。
“此次研修班所聚焦的森林‘四库’议题,是竹子中心在培训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探索建立‘讲述林草科技好故事,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训品牌的重要举措。”竹子中心副主任吴统贵在此前举办的开班仪式上表示,希望学员能充分利用本次研修班的平台,为学员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推动发展中国家林业互利合作取得新成果。
浙江以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积极探索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助力山区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23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预计超过63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衢州市开化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方明向远道而来的官员和专家表达了深挚的欢迎之情,介绍了开化森林特色以及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开化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构建生态富民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案例。
森林“四库”官员研修班走进衢州开化。 朱旭丽供图
作为当地特色林下经济模式之一,浙江森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古科技”)创新开发的岩壁近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对推动林地资源生态价值转换、带动山区县农民共富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林学会林下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森古科技总经理吕新旺围绕铁皮石斛选种育苗,崖石栽培,树植栽培,过程管控,品质筛选等全过程标准化种植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与多国官员、专家们就种植技术、标准化管理、国际化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尝试阔叶林下野生崖壁种植模式,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解决了制约崖壁种植石斛质量和产量的瓶颈问题,石斛苗在山体悬崖壁上经6至7年自然生长后采收,坚守药材种植环节的道地性。”吕新旺介绍,现森古科技林下栽培铁皮石斛1000余亩,其中岩壁近野生栽培350余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年产近野生铁皮石斛1万余公斤。
9国林业官员走进森古科技。朱旭丽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森古科技通过推行“企业+农合联+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创新运用共同体理念。截至目前,通过此模式带动200余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户均增收逾2万元。
尼日利亚环境部部长助理、国际竹藤组织国家协调员阿拉巴·莫杜佩奥拉·阿德赞德赫女士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认为,如何有效管理森林,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同时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挑战。她衷心感谢中国政府举办此次研修班,为这一关乎全人类福祉的关键议题搭建了宝贵的交流与探讨平台,希望学员能充分利用此次研修班,相互学习、分享最佳实践、深化合作交流,探索解决方案,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见习记者 方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