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重庆沙坪坝:惠民兴业 一“路”生花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邓俐 邓佳星
  • 2024-07-19 14:46:45

嘉陵江绕城而过,歌乐山、缙云山纵贯南北,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山下的繁华都市和山上的诗意田园紧密融合、交相辉映。这里是充满活力的“青春之城”——重庆市沙坪坝区。

面积396平方公里的沙坪坝,目前城镇化率已达97%。在剩余3%的非城镇化土地上,沙坪坝精心擘画,农村公路里程达852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408公里/百平方公里。毛细血管般的农村公路,连接乡村与城市,构建起都市与乡村间“半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经济圈”格局。村民的“交通线”成为游客的“风景线”,“农村公路+”,惠民兴业,带动乡村发展,一“路”生花。

路网补齐升级

让乡村美景近在咫尺

盐堰路位于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与青木关镇之间,是联通两地的主要通道,沿线青山合围,景色宜人,再加上坐落其间、远近闻名的三河村,成为周边市民周末休闲娱乐使用频率极高的路段之一。但很难想象,2018年之前,这条路还是路面狭窄,坑坑洼洼,最窄处只有4米,弯多坡陡。

转变开始于2018年。沙坪坝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盐堰路也迎来“升级”。2022年,该路全线完成三级公路标准提档升级。自此,隐于山林间的景色成功褪去面纱,这条路,让乡间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不仅是盐堰路,十年间,沙坪坝区加快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新改建农村公路577公里,新增三级及以上农村公路93公里,农村等级公路占比由86%提升至99.5%,镇街三级公路通达率100%,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408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形成外通内连的农村公路网络。广袤的乡村田野随着公路蜿蜒,越走越快,一路向前。

养护优化提质

公路更美村民交口称赞

路要建得好,还得养护好。

在沙坪坝区回龙镇回龙坝村,这里的农村路干净整洁。沙坪坝区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组建了15人的公路管护网格员队伍,每天进行公路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和上报。目前,沙坪坝区全面实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加专业化模式,开展保洁、小修、绿化、桥梁检测、地质灾害排查等工作,制定《小修劳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公路保洁巡查检查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区、镇、村公路三级管养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养护,日常养护机械化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达86.6%以上。

公路养好了,自然也得到周边村民的认可。村民们将爱路护路、乡村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群众参与共治共管,村民巡路成为最美的人文风景。

“你看,我们村现在多漂亮,是不是有点‘花园村’的感觉。”在沙坪坝区回龙镇回龙坝村,回龙坝村党委书记申杰宇有感而发。申杰宇说,前些年,他们村的公路虽然硬化了,但全是水泥路,夏天灰尘特别多,加之村里既没有垃圾站,也没有污水排放沟,汛期一来,公路上污水横流,又脏又臭。别说城里人来村里旅游,就是本村人也不愿意待。“现在,你再看看我们村,出门就是沥青路,沿路还新建了排水设施,方便又安逸,大家闲下来都喜欢沿路走走或者到文化大院‘打个堆’。”

盐堰路的公路养护则用上了“高科技”,这里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云管养”,在沿途人员较为集中的重点边坡区域,加装“边坡监测预警系统”和“电子情报板”,对边坡稳定性、路面路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快速预警、及时发布,实现灾害发生前预见,形成支撑农村公路路网运行可统计、可管理,从而提高农村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沙坪坝区还为每条公路建立公路档案,实现1900余条公路动态管理,建设、管理、养护、营运四个方面的内容实现数据共享,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基层交通治理效能。

交旅融合发展

村路“变身”致富路

修一条路,最终是为了惠及一方百姓。

“这是我们村里面现采摘的,直接从田间到你的家……”在中梁镇龙泉村,村第一书记黄云龙正通过手机直播,向广大市民推介着村里的特产。透过网络直播,乡村的好产品销路变得更广阔。直播间外,快递车沿着宽敞的农村路网,沿途装载着农产品,让这些农产品得以顺利出村进城。一条条乡村路,架起了网络与现实的通道,让直播间的农产品最终成为乡村百姓鼓鼓的腰包。

目前,沙坪坝区大力推动“公路+物流”建设,持续完善区、镇、村三级物流站场体系,大力建设集市驿站,推动运输服务、乡村驿站、土货集市等功能集成,建成中梁灿若湖等便民服务站10个,乡村资源流通效率明显提升。

改变不止于此。随着公路的开通,产业也随着道路延伸进到村里来了,在沙坪坝区已建成的中井路、缙云山环道等10余条旅游示范公路上,沿线落地“农文旅”项目40余个、带动投资超2亿元,全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15亿元。同时,高标准打造的中梁—歌乐、缙云山麓乡村振兴示范片,定制10余条乡村研学基地直达专线,建成灿若湖耕读研学基地、三河村文创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助推特色农业产值突破10亿元。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打造出盐堰路、中井路、盐堰路、缙云山环道、青凤路等10余条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线路,沿线落地“农文旅”项目40余个,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15亿元。全区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高效互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实习生 邓佳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