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陕西榆林子洲:超细绒山羊做起百亿级产业大文章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王腾飞
  • 2024-07-23 18:46:11

起伏的梁峁间,一栋栋羊舍如梯田般错落有致,蓝天白云下羊儿们在栏中自由进食;走进一个个温室大棚,只见瓜果蔬菜长势喜人、硕果挂满枝头;放眼远望,分梳厂、保税仓、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盛夏时节,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老君殿镇的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里,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图为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老君殿镇的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腹地的子洲县,沟壑纵横,缺水缺地,资源禀赋上并不占优势,但近年来子洲依托悠久的羊养殖传统大力培育绒山羊产业,引入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园区,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和集群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推进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质量效益,围绕一群羊发展起百亿级产业集群,带领当地农民闯出了一条产业富民新路子。

一只羊可以做出多少文章?种饲草、育羊种、卖羊绒、产肥料进而发展农业种植、光伏发电和观光旅游,在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我们看到了一个种养加一体、产业链不断升级增值的现代农业园区样本。

成就顶级好羊绒 从子洲走向世界

羊绒作为一种珍贵的纺织纤维,以其轻、暖、柔的特点以及以克重计算的价格,又被誉为“软黄金”。每只山羊终其一生,仅能贡献4-5件羊绒衫所需的绒量。

长度和细度是评估好羊绒的两大指标,国际上把绒纤维细度≦14.5微米、长度大于36毫米的山羊绒称为超细型山羊绒。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的龙头企业红太集团,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入陕北白绒山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优质绒山羊进行繁殖培育,可以产出细度低于14微米、长度达45毫米的羊绒,两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成就一克好羊绒,不光要好的绒山羊品种,优质牧草饲料也尤为关键。“羊绒属于蛋白纤维,绒山羊对营养也有高需求。”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负责人崔应国告诉记者,红太集团从源头饲草种植抓起,在榆林市榆阳区和子洲县建立了三万多亩玉米及苜蓿种植基地,将紫花苜蓿、玉米秸秆、燕麦草等富含高蛋白的饲草科学配比,为绒山羊提供全面营养保障产出纤维长、光泽好、强度大的优质羊绒。同时采用气流分梳的梳绒工艺,获得14项独家专利,使得成品绒的质量完全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总投资4.6亿元,已有5家企业参与运营,园区自营和托管的超细绒山羊养殖基地22个,已辐射带动建立全世界最大的超细绒山羊种群和规模化舍饲绒山羊基地,超细绒山羊存栏达16.8万只。

“我们计划‘十四五’期间建成总存栏50万只的绒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并带动榆林市的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养殖超细型白绒山羊50万只,形成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超细型羊绒原料供应基地。”崔应国说。

把羊粪变成宝 助力农业绿色又高效

16.8万只陕北白绒山羊,每年可以产出3.2万吨优质羊粪。众所周知,羊粪是很好的肥料,怎么样把这些羊粪变废为宝,既能减少污染、解决粪污处理难题,又能实现高效循环利用?

近年来,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引入青岛农业大学研发16年的有机肥专利成果,共同研发国际首创的生物有机肥增效装置,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以羊粪为原料,加入玉米、蓖麻、黄豆、酒糟等一起堆渥发酵,生产出新一代生物有机肥。

万亩示范园区里种植的黄瓜长势喜人。

去年以来,该园区在子洲、榆阳等地建设5万亩农业示范园区试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效果。记者走进示范园看到,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甜瓜等各类作物硕果满枝、叶肥果壮,随手摘一根黄瓜品尝,鲜嫩清甜、滋味浓郁。

“我们用生物有机肥种的菜不仅口感好,重要的是只需要施一次肥,一整季不用追肥,大大节省了农民的用工成本。”崔应国向记者介绍说,该生物有机肥采用的螯合态结构,通过科学配比和高效发酵,可以让作物享受自助餐式的养分供应,并且其中的结合态钙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把土地养好了,自然就能实现增产,而且作物植株健康了,病虫害也大大减少。

榆阳区鱼河峁镇刘崖窑村党支部书记刘秀才对此深有体会,村里的近200亩开荒地,之前种玉米产量不高,今年租给示范园种蔬菜,只施用过一遍生物有机肥。这段时间他天天到地头转,发现示范园的蔬菜比自家菜园里追过三遍农家肥的蔬菜长势还要好,这让他由衷地感慨:“这真是农业科技的一大进步,能给农民省老大劲儿了!”

党支部书记刘秀才(图右一)在介绍。

据介绍,除了在周边销售以外,今年该有机肥已经在山东寿光等地进行示范推广。预计三年内年产量将达到百万吨级别,届时将为助力农作物优质高产、农业绿色高效发挥更大作用。

带着农民赚 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嵌在山坡上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一行大字格外显眼。

在推动产业不断跃升发展的同时,产业园区积极应用多种方式联农带农,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一是大力推行集体经济托管模式。通过托管、入股绒山羊养殖场的形式,对全县所有乡镇和脱贫村实现帮联全覆盖,近70%的脱贫人口从中受益。二是大力推行订单稳供模式。协调龙头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0元的价格收购养殖户羊绒,实现产业最大让利,全县近4500户养殖户从中受益,1000余户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300余户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除园区养殖绒山羊外,园区将种羊半价给养殖户养殖,同时给予草料补贴,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羊毛、羊肉等,并在养殖、防疫、繁育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村上可以入股园区获取分红,村民也可以在园区务工,挣得报酬。62岁的封建军和妻子六年前来到园区羊场打工,如今两口子月工资收入能达到9000多元,家里买上了车,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园区不仅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也带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2018年至今,产业园已累计向子洲县老君殿镇、何家集镇、电市镇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包括土地租金)2644.55万元;回收山羊绒、超细绒山羊种羊及饲草饲料等产品货值1017.4万元,累计吸纳就业1300余人、支付工资3332.32万元。辐射带动超细绒山羊养殖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余元。

“今后我们还规划以羊胎盘、羊宝为原料研发高值化保健和生物医药产品,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到时候一只羊可以为农民多收入200元。”崔应国告诉记者,未来3-5年园区规划实现存栏超细型绒山羊100万只,年产生物有机肥100万吨,年加工生产羊绒制品300万件以及保健产品175万单位,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推动羊绒产品融入国际大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构筑起羊绒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实现引领带动榆林乃至陕西、全国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