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四川苍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张艳玲 韩静等
  • 2024-08-05 16:14:0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则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拉丝、盘丝、织网……8月1日,建材加工厂内的工人师傅们正忙着加紧生产防尘网。2021年,该厂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建材加工厂正式投产,实现年产值达600万元,最多可解决3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

此外,岫云村还采取代加工的方式,与公司合作,在苍山溪水矿泉水瓶身印上“岫云村”字样。每一瓶水售出的水,都会给岫云村带来一角钱的捐款。这样岫云村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还扩大了岫云村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入股合作社和企业,加上按照固定或集体收益比例分红的方式进行分红,今年村集体经济节约20余万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开展助学活动、年底对80岁老人和困难群众送慰问品、开展岫云村好村民评选活动、每月一日举行公益劳动日等活动,激励岫云学子努力学习,在村中形成尊老爱老的淳朴民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群众的集体意识。”岫云村委会副主任刘静介绍。

图为岫云村代加工的矿泉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岫云村通过成立建材加工厂、农产品加工厂、酒业公司,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12年时间里,将岫云村从一个落后贫困的小山村,华丽转身成为“首批省级四好村”“首批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2023年,岫云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2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家门口能挣到钱,村里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就更足了。

赵登荣是岫云村的返乡创业青年,经过近4年的努力,他种植猕猴桃的势头不错,预计明年试挂果。回乡的这几年,赵登荣亲眼见证了村容村貌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足,接下来,他表示还要做好猕猴桃的生产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岫云村通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让发展红利更好惠及村民的同时,更吸引了众多游客、高校学生前来研学旅游。这几天,在岫云村青创中心,来自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同学们,正分别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普法三下乡等活动,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打开了窗口。

图为岫云村青创中心内。

“岫云村与我们想象中的乡村截然不同,四周环境整洁有序,家家户户的小洋楼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更显生机。让我惊喜的是,半自动建材加工厂等现代化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为岫云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学生周西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激励着岫云村。岫云村以做强乡村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用实干实绩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全国人大代表、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带领老百姓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要想方设法增加老百姓收入,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岫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有小洋楼、有小轿车、有固定存款的好日子。接下来我们村要发展更多的富民产业,让老百姓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李君说道。

近年来,苍溪县以岫云村“共富车间”集体经济发展为例,采取支部领办、龙头带动、跨村抱团等模式,推动全县各村优势互补、要素统筹。如今,苍溪全县360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解决就业70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作者:韩静 徐咏 秋张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