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这咸鸭蛋加工车间打工,离家可近了,也方便照顾年迈的婆婆和上学的孩子,每月能拿到3600多元的工资,真好。”8月2日,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大侯镇聂楼村的同修仁德咸鸭蛋加工车间内,聂楼村村民朱冬梅高兴地说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虞城县大侯镇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建设了聂楼村产业园,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咸鸭蛋加工、箱包制作、食品生产等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镇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咸鸭蛋加工激活发展新动能
“鸭蛋的质量关一定要把好,特别是鸭蛋有裂口、有破损的,一定不能要。”“鸭蛋的表面不能有脏东西,否则鸭蛋在腌制过程中容易坏掉。”在同修仁德咸鸭蛋加工车间,车间负责人王海韦指导着工人分拣咸鸭蛋时说道。
工人们在咸鸭蛋加工车间里忙碌。
走进咸鸭蛋加工车间内,可见一枚枚鸭蛋经过挑选、清洗、蒸熟等工序后进入包装阶段。“现在一天要加工咸鸭蛋20万枚左右,大概5000箱,车间工人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地制作成品和包装。”王海韦说。
据了解,位于大侯镇聂楼村的同修仁德食品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与大侯镇及周边10多个乡镇签订了咸鸭蛋收购协议,解决了蛋鸭养殖户卖蛋难的问题,也带动了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在销路上下功夫,与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进行长期合作,扩大了咸鸭蛋的销售量。
在咸鸭蛋展示间,王海韦端出一盘切好的咸鸭蛋,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的客商品尝了一口,不住地称赞其绵软松嫩、咸味适中。
“我们加工的咸鸭蛋蛋清浓稠细嫩,鸭蛋蛋黄个大饱满,加工出来的咸鸭蛋除了油多,香味也十足。目前,咸鸭蛋深加工产业日渐成熟,产业链也在逐年壮大,今年1至7月份加工咸鸭蛋超3200万枚,产值超25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份。”王海韦说。
如今,同修仁德产业园加工的咸鸭蛋已成为各大网购平台的爆款产品,不仅激活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更敲开了村民的“致富门”。
箱包制作让村民就业不再难
压线、包边、缝纫、上锁……在大侯镇聂楼村梓悦箱包车间内,80多名工人在缝纫机前有序忙碌着。“以前,到外地务工。现在,在箱包车间里干,每月也能拿6000多元的工资。”聂楼村村民梁慧娟说。
工人在箱包车间里缝制箱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侯镇积极为乡村产业发展铺路搭桥。“过去在浙江省干家具生意,挣了点钱。这些年,国家鼓励返乡创业,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决定返回老家做箱包生意。”梓悦箱包车间负责人李松山说。
据介绍,聂楼村“两委”多次举办青年返乡创业座谈会,让前来参会的在外打拼人员畅谈自己的想法。聂楼村“两委”干部也多次与李松山进行了面对面详细交谈,让其了解家乡创业规划,并对投资建车间事宜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镇里在用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很大帮助,让我们这些返乡人员能够在家乡脚踏实地地创业。我们主要做出口业务,相比在福建等沿海地区建车间,虽然在运输成本上有所增加,但在用地等方面省下了不少开支。况且,随着现在交通物流体系不断发展,运输也越来越便利了。”李松山介绍,今年1至7月份,车间营收额达到了2900万元。
食品加工托起村民致富梦
走进聂楼村国隆食品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方便面,和面、烘干、包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以前,在广东打工,后来因孩子上学没人看,就回到离家不远的车间上班。”聂楼村村民李萌萌说。
2018年7月,大侯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来了国隆食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国隆食品创立自己的品牌。“如今,我们形成了‘车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14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国隆食品生产车间负责人张传军说。
“俺去上班啦!”8月2日,聂楼村村民聂盼盼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后,骑着电动四轮车就出了家门。10多分钟后,她来到了聂楼村康元食品手抓饼生产车间的院子里。
工人在手抓饼生产车间里忙碌。
在聂楼村康元食品手抓饼生产车间的仓库里,一箱箱摆放整齐的手抓饼“整装待发”。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生产着手抓饼。“我们的手抓饼香酥可口、老少皆宜,目前销往山西、广东、河北、山东等地。”康元手抓饼生产车间负责人孙存志说。
年过六旬的孙存志是黄冢乡路口村人,年轻时在外打工,先后在驾校、食品厂当过负责人。孙存志在食品厂工作时,发现很多食品原料来自老家,且成品还会卖回河南。当时他就看到了商机,“既然家门口有这条件,干嘛还外出打工,回在老家带着村民一起致富不更好!”2020年4月,恰逢大侯镇吸纳村民返乡创业,给予很多优惠条件,孙存志怀揣着梦想,在大侯镇建了第一家手抓饼生产车间。
据孙存志计算,今年1至7月份,车间已生产手抓饼280吨,产值540多万元,带动聂楼村及周边100多人就业。“之前在江苏一家食品厂打工。后来听说村里就有手抓饼生产车间,经过面试成功后,就留在了这儿上班了,每月能领5000多元工资。”聂楼村村民聂振东说。
“咸鸭蛋加工、食品生产、箱包制作等产业已吸纳30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尤其是箱包已远销韩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海外客户线上提交订单后,两三天时间就能拿出让客户满意的箱包来。”大侯镇党委书记赵海港说,我们镇将继续扩大聂楼村产业园区的“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吸纳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保障村民稳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作者:贾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