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8月12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团”来到福建省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调研,深入了解厦门如何将碳汇“含绿量”转换成“含金量”、如何补上加快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一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2022年5月5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由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展现了金融服务融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生态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发展的全新探索,为村民增加碳汇增收新途径。
村里“卖空气”,农民绿色增收新模式
“农业碳汇”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业种植、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近年来,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同安区联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尝试拓展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过去,我们只知道卖茶叶,现在,开发了茶园碳汇,我们在卖茶叶的同时还可以卖空气!”2022年5月,在厦门举行的全国首批农业碳票发证暨农业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上,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领回了全国首批农业碳票(军营村、白交祠村生态茶园3357吨农业碳汇),这批碳汇由厦门银鹭食品集团购买,碳汇交易所得资金将用于村庄的生态茶园、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继续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我们中心积极在社会上逐步普及‘资源环境有价’的理念,增强节约和低碳发展意识。”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连炜说,中心的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可提供农业碳汇开发、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服务。
此外,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业务化体系探索性开发高山茶园碳汇核算方法,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和遥感等新技术的优势,提高农业碳汇核算的精确度,构建了莲花镇生态茶园碳汇地图。
群众“指尖购”,建立“农业碳汇+”新机制
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本身就是碳汇,能够起到固碳的作用。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伴随着碳排放,普通群众除了多种树种草,如何抵消衣、食、住、行、用、服产生的“碳足迹”?
“比如,开私家车3公里,产生0.72千克二氧化碳;买衣服3件产生18.3千克二氧化碳;每排放1千克二氧化碳,需要1棵树用0.204天时间来作抵偿……”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中心在线上线下都有操作便捷的碳排放“计算器”,可以轻松进行个人碳排放量的计算,将“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
如今,碳汇交易实现了“指尖购”,厦门开启了全国首创的“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新机制。依托数字人民币新模式,推动农业碳汇面对个人开放交易,推出碳汇交易证书,采用区块链技术制作,企业和个人都可通过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购买碳汇的方式,抵偿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完成交易,并获取独一无二的数字证书,可随时查看可分享,也可有效防止证书造假。
2022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厦门在同安区白交祠村举行了全国首场“农业碳汇交易助乡村、数字人民币万人购”行动,共计34327吨农业碳汇全部售罄,为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等九个村集体增加了绿色收入,成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两山”转化路径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一笔笔纷至沓来的碳汇交易,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目前,厦门全市 21村农业碳汇交易增加村财收入226万元,累计运用数字人民币购买碳汇达21442宗。
提供“碳服务”,农业碳汇助力乡村振兴
让生态得绿、农民得利是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点。厦门积极发挥农业碳汇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独特作用,在全国率先设立农业碳汇服务驿站、举办农业碳汇大学堂、开展“闽宁协作”农业碳汇交易等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2022年5月23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服务驿站在同安军营村正式设立,开启为农户提供“农业碳汇+绿色金融”的下沉式服务新模式。
“仅用一天时间,就申领到额度20万元的‘乡村振兴碳汇贷’。这笔贷款主要用来扩大茶园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可盛家庭农场负责人苏银坂说。
据了解,“乡村振兴碳汇贷”采取“整村授信+承包经营户贷款”的创新模式,根据乡村农业碳汇量,确定整村授信额度,向茶园承包户发放茶园种植经营类贷款,首批“乡村振兴碳汇贷”50万元顺利发放到军营村、白交祠村的三家农户,目前累计发放农业碳汇贷574万元。
为拓宽农业碳汇相关知识获取渠道,厦门在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和白交祠村揭牌设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大学堂,搭建农业碳汇创新举措交流平台,开展农业碳汇交易、司法助力农业生态、巾帼助力农村双碳等讲座,形成“农业碳汇知识培训+农业碳汇交易应用+农业碳汇经验复制”的乡村碳汇服务链条,实现“送碳汇知识上山、送绿色交易下乡”。
为探索“闽宁协作”中开展农业碳汇交易的可行性,2023年8月,厦门完成了“闽宁协作”首次农业碳汇交易,通过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购买泾源县新民乡南庄村和马河滩村高标准农田碳减排量19790吨;2024年1月,再次成功交易完成泾源县兴盛乡牛粪堆肥碳减排量1226吨,通过生态农业创新持续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霍子晨 见习记者 陈章群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