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论
董涵英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万众瞩目、叩人心弦的巴黎奥运会经过十六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各项奖牌花落各家,圣火缓缓熄灭,只待2028年在洛杉矶再度燃起。
说来凑巧,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最终获得40枚金牌,“死对头”美国代表团恰恰也得了40枚金牌,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安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过,由于美国团奖牌总数高于中国,名列第一,中国屈居第二。
国人有一种不服气的说法,如果单论金牌,中国应该是第一。理由是,香港和中国台北也是中国,加上这两个地区,中国金牌总数应该是44枚。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因为从奥利匹克组委会的角度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不假,但香港和台湾是分别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他们获得的奖牌,与中国代表团并不合并计算。这一点,国人大多数心里清楚。硬说中国金牌第一不是矫情,就是强词夺理。
然而,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心里是有一个金牌情结的。这届奥运会在金牌数压倒美国其实是有机会的。
不过要加上几个如果。这个如果在比赛的前半程取决于我们自己,后半程特别是最后一天取决于别人:如果中国游泳队发挥得再好一点,可能多出一两块金牌;如果体操队那个队员不从单杠上摔下来,即使是摔下来哪怕是只摔一次而不是两次,团体金牌就不会变成银牌;如果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在抓举以10公斤领先后,教练组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挺举开把不冒叫,这块金牌大概率不会旁落。
还有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与荷兰队的决赛中点球落败;女子速度攀岩以极其微弱的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都是如果。当然还有别的如果,但列举的几个如果差不多已经足够了。
相信奥运会结束的那天,中国代表团随着女子举重大级别金牌落袋,总数定格在40枚,而美国代表团的金牌数是39枚,但保留了超越中国队的悬念,这时候国人最关注的应该是最后的两场比赛,分别是美国女排和女篮对阵意大利和东道主法国队(这届奥运会男篮的决赛也是美国队对东道主法国队,好巧)。意大利女排不负众望,以3:0的比分胜出。国人把目光立即转向女篮的决赛。
我是看了这场比赛直播的。说实在话,法国队占据主场之利,打得相当硬朗、顽强,美国队实力雄厚,赢在情理之中。第二节法国队曾经领先8分,我以为要赢了,但比分再并没继续扩大,反而逐渐拉平,当时我就觉着不妙。果然,下半场比赛虽然一直呈胶着状态,但内行人都看得出,是美国队带着节奏在打。直到终场,法国以1分憾负。
中国团与美国团金牌数刚好持平,难道这不是天意吗?
其实,铺垫金牌数最终悬念的,不仅仅有中国的如果,美国也有如果。在8月10日的比赛中,美国跳高运动员谢尔比•麦克尤恩与新西兰的哈米什•科尔都越过了2.36米的高度,按照规则,两个人可以共享金牌,即各得一枚金牌,也就是我们说的并列第一。然而,两名运动员并不接受并列金牌的结果。据说是新西兰的科尔先提出进行附加赛一决雌雄,而麦克尤恩也有此意,欣然接受。附加赛的结果是麦克尤恩落败,金牌变成了银牌。如果麦克尤恩踏踏实实把金牌落袋为安,中美之间金牌总数就是美国以一枚的优势赢了。
看来,在对待金牌的态度上,麦克尤恩与我们国人普遍的理念有所不同。如果是我,绝不会选择附加赛。参加附加赛即便赢了,还是金牌,没多得什么,如果输了,金牌变银牌,奖牌成色大减。这是只赔不赚的预期啊。不知道俩人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分出高低,平分秋色不香吗?大概这就是西方人对金牌的理念与东方文化不同之处,也就是胜负比金牌重要。在中世纪,西方人流行过“决斗”,多是为争夺情人而战,生死相拼。麦克尤恩与科尔,大概有他们老祖宗的基因,宁可落败,不能苟且。
其实,就金牌而言,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少,也有一个质量的问题,也就是成色上的含金量。这样讲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姑且说说,就当是瞎侃。我知道,奥运金牌的每一枚相互之间不存在价值的比较。因为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有获奖者数不清的奋斗拼搏,说不尽的苦痛辛酸。但也必须说,在人们心中的尺度上,金牌的成色和分量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攀岩,特别是速度攀岩,看比赛不能眨眼睛。很简单,比赛过程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几秒钟内完成。又比如说举重,一次比赛六次试举的机会(三次抓举,三次挺举),从出场,抓杠,举起,到落下,也是十几秒二十几秒的事儿,时间加总不会超过三分钟。而郑钦文的网球比赛,最艰苦的那两场,时间都在三个小时以上。那可是露天的场地,在大太阳底下晒着比拼,消耗得多大啊!还有马拉松比赛,专业选手最快的也要两个多小时,谷爱凌在巴黎跑了一次大众马拉松,全程下来三个多小时。最“反人类”的是竞走,那天看杨家玉20公里竞走,就觉得这个项目太难了,不能两脚同时腾空,还要健步如飞,真不是正常人类的步态,一扭一扭的,看着很不舒服。要你说,获得这枚金牌该有多累!
拿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来说,无疑是潘展乐的自由泳百米金牌和郑钦文的女子网球单打金牌分量最重。原因很简单,就是改写了纪录,创造了历史。乒乓球包揽5枚金牌,跳水队囊括8枚金牌,就整体意义而言,非常重要。但它们都是中国队传统优势项目,算不上是奇迹。
在金牌的比较中,我以为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需要考量,就是单人或者双人与团体项目的评价。我们知道,在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中,单人单项比赛与团队比赛中获得冠军,金牌榜上计数同样都是一枚,但颁发的奖牌数却不一样。比如篮球,金牌计数一枚,颁发给金牌得主篮球队的队员们的金牌是12枚。比如曲棍球比赛,我国姑娘们获得银牌,计数银牌一枚,而实际得到银奖奖牌的队员是19个。凡是团体项目都一样,奥运会按照允许报名的人数发奖牌。所以就有压根儿就没上场的替补队员躺赢奖牌的现象。
在这里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说现象。巴黎奥运会上,三大球资格赛中国队战绩不佳,只有女排,女篮获得正赛资格。正赛中女排小组第一,表现尚可,但八强战落败,低于预期;女篮小组赛一胜两负,小组第三,未能出线。相比美国,三大球男女队均进入奥运会正赛,六个队取得三金一银一铜(只有男足没有得奖牌)。这样的成绩,我们只能望其项背。心有多少不甘不忿,里子不壮啊!
今天为写这篇小文,不太经意地翻了一遍奖牌榜才知道,按国家排列的奖牌榜也是很有看点的。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获得金牌20枚,是我们的二分之一,位列金牌榜第三位,比东道主法国多,以其蕞尔小国来论,成绩不菲,出人意料。若论大国,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届奥运会仅仅获得一银五铜,有点儿说不过去。当然,没有获得任何奖牌,颗粒无收的国家,没有细数,恐怕要占大多数吧。看他们闭幕式上欢天喜地的样子,好像奖牌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能参加奥运会就已经很满足了。
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我国奥运代表团发去贺电。贺电对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给予高度褒奖。其中提到:我国运动员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这种表述还是头一次看到,我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就是说,我国拿到的金牌都是公平竞争的结果,都是实力的体现。没有算计,没有打压,没有不道德行为。也可以说,有的国家则不是这样。比如对我国游泳队有针对性的、苛刻的药检,干扰了我国运动员的心态,影响了正常发挥,至少少拿了两三块金牌。对了,还有那个阿尔及利亚变性人拳击手,“以男打女”,简直是奥运会的丑闻。要不然,我国那位很有实力的姑娘极有可能斩获一枚拳击金牌。
从道德的角度论金牌,是一个更为深奥和复杂的维度,我实在是驾驭不了。至于一块金牌逆天改命的穷人家的孩子,对这些冠军而言,金牌承载的更多,既沉重又无奈,就不多说了。
董涵英,河北邢台市人,退休干部。退休前长期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对反腐败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研究。退休后潜心练习书法,偶尔写写诗词和散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