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为农服务年轻人高温天下田去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苏丰杰 金周毅
  • 2024-08-14 22:11:23

8月9日,近40℃的高温天,钱江生化农艺师李飞和两个同事,戴着草帽,穿着防晒衣,一头扎进了浙江嘉兴海宁袁花镇龙山村的水稻田。这是他们今天要考察的第一个田块,叶长、叶宽、穗位高是他们测量的主要数据。这一天,他们要完成三个田块的抽样检查,其中一个田块马上要进入用药期,这次的数据收集对于后续农药配比,以及水稻的增产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生长有周期性,不能因为天气热,我们就不来看了。”李飞介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并做好科学防治,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产丰收。

临近中午,温度逐渐升高,在户外工作近两个小时,李飞和同事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贴在身上,汗水滴滴答答往下掉。“李哥,还有一个田块,先回去吃饭还是现在就去?”00后农艺师胡文艺踏入工作岗位不久,就遇上了浙江连日高温的天气,算是职业生涯起步阶段的第一个挑战。与在学校上学时白皙的皮肤不同,这个夏天还没结束,胡文艺就已经晒黑了好几个度。“现在去吧,下午更热。”收拾好工具,他们又出发前往下一个田块了。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即使是酷暑严寒,都永远会有人坚持在田间劳作之中。”在钱江生化,李飞这样的农艺师不是个例,他们的共同点是:年纪轻,学历高。作为钱江生化的青年科技人员,王鑫在高温酷暑的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试验,感受到了烈日下的劳作和泥土之间的亲切,他和团队所有小伙伴们一样,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希望能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苏丰杰 金周毅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