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红砖筑南梁”社会实践团满怀热情与使命感,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9天的“井冈情 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调研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状况,为推动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的脚步遍及井冈山市的马源村、神山村、坝上村,他们深入乡村田野,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用心倾听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变故事。
马源村,这座曾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源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注重生态保护,抓住“大井冈”旅游圈发展机遇,致力打造集农耕体验、研学旅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地,更为村民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收益。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田间,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收获的喜悦,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近年来,马源村通过创新创建了公司运营农副产品的模式,发挥党支部商会的优势,实现资本为民、支部引领、协会引导、管理委员会监督的运行机制来管理,富村富民。同时,马源村还积极开展农村电商业务,探索“党建+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培育打造了马源研学基地、特色农业、古村民宿星空屋等富民增收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娱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神山村,曾偏远而贫困,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了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宣布率先脱贫摘帽,神山村也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样板村。2023年底,全村农户年人均收入3.2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近年来,神山村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并入选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实践团成员们在调研中了解,神山村群众按照“支部引领、干部带头、村民入股”的思路,成立了黄桃、茶叶等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等经营模式,为每户脱贫户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分红,实现集体经济和总收入双丰收,大力推行“红色+绿色”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神山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坝上村,共有9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有17户634人,同样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过去,坝上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坝上村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发展特色产业。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村民“试水”娃娃鱼养殖业,赚取了渔业养殖的第一桶金。而今,10户群众养殖娃娃鱼1.5万尾,不仅给自家带来收入,还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农业渔业的发展以及红色旅游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实践团成员们在与村党支部书记的交谈中了解到,聚焦乡村振兴“产业优选车”作为2024年坝上村重点工作内容重点类别之一,正在平稳推进。坝上村重点发展了特色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如今的坝上村被评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作为“红军村”,被列为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点,开发了一堂红色教育课程——“红军的一天”,打造成了一个“培训到农村、体验在农户”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样板村示范村。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这次为期9天的“井冈情 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秉持“学思践悟,以知促行”理念,以青春之我,铸就祖国之盾。他们将持续深入乡村,与村民并肩前行,一同勾勒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让乡村成为富有活力、和谐美好的家园。
作者:张芮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