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额彩礼、奢华办婚、相互攀比等风气时有抬头,导致一些家庭因婚借贷、因婚返贫,影响家庭和睦,影响社会和谐。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顺应民意,重拳出击,大力整治陈规陋习,推动婚俗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奋进力量
赣中腹地,庐陵之东,美丽的恩江河畔,伫立着千年恩江古城。在这座AAAA级景区古城的繁华地段,有一条移风易俗街,街道两旁每隔几米就有一造型精美的公益广告牌,展出的都是永丰历史人物的勤俭节约故事,如“欧阳修节俭办宴”“刘绎之父零彩礼娶妻”等。
永丰,历史上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这里不仅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出生地,还走出了3位状元,道光十五年考中状元的刘绎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些历史人物的节俭故事,照亮了当代永丰人推进婚俗改革的探索之路。
“恩江古城是永丰人流聚集区,在这里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便于最大限度传播,也利于唤起情感认同。”永丰县委宣传部黄重介绍说。
为营造婚俗改革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永丰县突出示范带动。去年4月26日,永丰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等9部门联合发起推进移风易俗千人宣誓活动,县领导进行动员讲话,这彰显着永丰破除陋习、倡导新风的信心和决心。据黄重介绍,这次签名活动后,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移风易俗树新风热潮,各乡镇干部、群众先后参与到移风易俗承诺书签订中来,带头践行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规定,以行动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目前,全县干部职工已先后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22万份,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婚嫁新风尚。
另一方面,永丰县深度挖掘欧阳修孝德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省级家风家教示范基地欧阳修纪念馆,开展“七夕”婚恋心理讲座、好家风好家教培育践行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同时,在县城举办单身青年交友等活动,在乡镇开展“我的零彩礼”“以诗为媒,相约桃花源”“新时代新风尚”等乡村级移风易俗活动,引导群众婚事简办,树立“不要彩礼要幸福”的婚恋观。
此外,永丰县还在县城显眼处,设置13处移风易俗类景观小品,20个县城社区均设立1处以上高质量移风易俗景观小品,每个乡镇设置1处以上景观小品;策划制作《移风易俗树新风》等3部移风易俗曲艺作品在线上展演,《我的“零”彩礼婚姻》等2部宣传短视频在媒体平台播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增设移风易俗元素,部分乡镇设立移风易俗广场、实践基地等,推动婚事新办倡新风。
打造行动阵地,以服务促进移风易俗
去年10月1日,永丰县举办首届“花好月圆,与国同庆”集体婚礼,3对新人用文明节俭方式定格浪漫婚礼。同时还举行了露天集体婚宴,3对新人一共18桌,每桌喜宴标准520元,菜品都是永丰本地的一些特色菜,浪漫又不浪费,简约但不简单。
“选择集体婚礼这样的形式,为甜蜜爱恋增加了一份特别的庄重感和仪式感,也弘扬了文明婚俗新风尚。”新人张鹤榕、黄淑芳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历,形式非常新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他们用实际行动破除高额彩礼和讲排场摆阔气的陈规陋习,引领文明新风,推动社会移风易俗。”永丰县民政局刘树生说。据刘树生介绍,今年国庆期间,永丰县将继续举办集体中式婚礼,拟邀请16对新人参加,目前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始收集近期登记结婚的新人参与意愿。
首届中式集体婚礼过去8个月后,一场集体颁证仪式在喜庆浪漫的氛围中举行。这是5月20日永丰县民政局给当天领证的新人们举行的“不要彩礼要幸福”集体颁证仪式。集体颁证仪式上,永丰县民政局局长和副局长分别为新人们颁发结婚证书和致证婚词,并送上诚挚祝福,新人们共同许下结婚誓言,现场嘉宾共同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新人们许下结婚誓言后表示:在这个寓意非常美好的日子里,感谢永丰县民政局举办的这场活动,提升了领证的仪式感和幸福感,让人生大事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这样的集体颁证仪式,既是对新人们的祝福,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引导。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进一步推动婚嫁新风的普及,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婚恋观。”刘树生说。据悉,永丰县民政部门在元旦、“七夕”“国庆”等特殊日子,常态化开展集体颁证服务。
为有效配合婚俗改革,近年来,永丰打造了一个集婚姻登记、婚庆、婚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大厅,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婚姻登记窗口建有颁证室、辅导室,免费为新人提供颁证服务,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对有需要的婚姻登记对象进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还利用现有场所打造一处婚俗文化宣传墙,宣传正确的婚恋观。此外,打造滨江公园户外颁证基地,该基地融合了结婚的浪漫喜庆、婚嫁领域移风易俗等元素,可依托颁证基地开展集体婚礼、相亲交友、集体颁证等活动,成为了新婚男女的幸福打卡点。还建成了坑田镇罗珠村、瑶田镇湖西村移风易俗示范点,以点带面对农村婚嫁领域移风易俗进行宣传,使文明婚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建章立制,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双管齐下
“以前村里红白喜事没有统一标准,有钱的就大操大办、风光体面,没钱的借钱也要跟风。”永丰县沙溪镇不塘口村移风易俗理事会会长袁志仁介绍说,“如今大家主动找到理事会,自发按照标准置办,攀比之风是越来越弱了。”
为有效推进婚俗改革,永丰县按照县、乡、村三级统筹推进的原则,全覆盖组建红白理事会243个,建立婚丧喜事报备制度;对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流程及标准等都进行具体的明确和再完善。如不塘口村就执行摆酒不超10桌,每桌不超200元,随礼不超200元,车辆不超10辆,丧事办理不超3天等红白事操办标准。各行政村(社区)均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此规范婚丧办理行为,推动节俭办事,减轻“人情负担”。据永丰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近三年共报备红事1365起,实行红白理事会全程指导、操办措施,对比以往人均省钱2.3万元,全县涌现“零彩礼新人”100余对,还成功劝阻20余起婚宴大操大办现象。
为了坚决遏制高额彩礼,破解彩礼难管难治之题,永丰县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书记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县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县农村地区婚嫁彩礼治理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移风易俗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明确彩礼、随礼金额标准,让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双管齐下原则,将移风易俗纳入年度考评,作为推荐评选文明村镇、身边好人等前置条件。建立完善道德评议会制度,行政村每季度至少发布1期“道德红黑榜”,进而引导大家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目前已公布村级红黑榜400余次,表扬1470余人,曝光220余人。此外,建立婚丧从业人员管理台账,组织签订《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承诺书》1132份,规范婚姻中介机构、“乡土媒婆”等行业行为,全力破除封建迷信。
“通过婚俗改革,全县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一些婚嫁陋习得到了明显改善,广大家庭及青年男女有了更好的婚俗氛围,因高额彩礼等不良婚俗风气造成的经济压力减轻,新思想、新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永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小华说。
作者:牟汉杰 李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