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红薯不仅在本地卖,在通过相关检测后还销往全国、出口国外嘞!”说起村里种的红薯,王志良难掩脸上的喜色,高兴地向来访者介绍道。
今年48岁的王志良,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夸西村大寨村民小组的人,家里栽种着56亩烤烟及200余亩的红薯,是村里的增收能手。
2016年,村里来了几个外地商贩,他们一眼便相中了夸西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即决定在此发展红薯种植。这给一直想要发展多元化经营的王志良带来了机会。
经过几年的观察学习,2020年,王志良投入8万余元在自家的40亩地里试着栽起了红薯。要想红薯栽得好,深翻土地少不了。可看着家里仅有的一头耕牛,王志良两口子犯起了难。
彼时,当地烟农合作社的专业化机耕队在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刚刚成立,在了解到王志良家的情况后,机耕服务队队长主动邀请他来队里学习各种农机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段时间后,王志良正式成为了队里的机耕手。
有了机械的帮助,王志良的红薯地翻得又快又好,种植规模也随之扩大,现今已超过了200亩,日均请工70余人,最多时一天要请110人,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王志良查看红薯长势。罗芸 摄
近年来,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聚焦农机农艺融合,以传统合作社转型服务型合作社为契机,在原有的专业服务队基础上,利用“赛马选型”引进、推广、改良生产适用的各类农机,探索构建出“金轱辘”机械服务队、“银翅膀”飞防服务队各1支,配套机手和持证飞手269人,为全市范围内的烟区提供整地、起垄、打塘、移栽、覆膜、中耕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依靠作业流程、作业标准、服务评价三类管理办法确保服务标准化精细化。相较传统方式,机械化服务为农民亩均减工4个左右,每亩节约生产成本480余元,减轻了农民的劳作负担,增加了生产收入。
机械服务队的拖拉机。罗芸 摄
今年,夸西村已有60余户人家踏上了“红薯+烤烟”的多元化种植之路,预计综合年产值将达2800余万元。
作者:罗芸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