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渔业·热点 详情

第六届海参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 编辑:杨惠
  • 作者:杨惠 王婉晴
  • 2024-08-25 22:13:27

8月22-24日,第六届海参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大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新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校,山东、辽宁、福建等海参主产区,以及海参育种、养殖、加工、贸易等领域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共计300余人参会。

大会现场

海参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是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鲍鱼、鱼翅齐名,同时海参富含海参多糖、海参皂苷等成分,使其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

近年来,我国海参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逐渐完善。2023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33.59万亩,海参总产量达29.2万吨,海参全产业链市场规模达1300多亿元,海参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海参产业迅速发展离不开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的助力。”山东海洋科学研究院主任李成林介绍,我国海参养殖呈现区域集中特点,北方产区以辽宁、山东为主,南方产区则以福建霞浦为主,区域集中促进了养殖模式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海参养殖创新了底播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此外,海参良种培育进展显著,当前,我国培育了“水院1号”“安源1号”等8个海参良种品种,海参养殖中良种使用占比达70%。其中,山东省刺参苗种占国内市场的60%。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勇介绍,近年来,烟台市加快水产种业北方种谷、北繁基地建设,先后培育了刺参“安源1号”等23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达到40余个。烟台市着力打造“国际海参产业城”,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参苗种繁育基地和加工集散中心,海参种苗培育、增养殖、加工流通、科技支撑等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加工消费方面,中国水产与流通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介绍,我国海参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福建等地,消费方式以餐饮和百姓消费为主。近几年,随着加工技术和消费方式的创新,即食海参、海参预制菜等也逐渐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针对传统海参加工业面临的营养流失严重、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建议,应升级传统干海参加工工艺,创新鲜海参加工技术,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元素,同时基于海参功效成分,深化研究,开发新产品。“这不仅能进一步创新带动海参消费,更能促进海参产业更加健康发展。”薛长湖说。

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海参产业发展报告》,为海参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支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进行了地方海参产业推介,来自辽宁瓦房店市、凌海市,山东威海市、烟台市,福建霞浦县等地相关负责人,围绕当地海参产业的发展历程、养殖特点、品牌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洽谈,协力促进产业共赢,深化互利合作。

大会同期还召开了海参分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并组织考察海洋牧场“耕海1号”等活动。

近年来,随着精深加工技术的进步,海参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致富产业,带动和促进了乡村振兴。本次大会,与会嘉宾畅谈经验、谋划发展,深入交流体会、分享成功经验,进一步凝聚了中国海参产业力量,推动产业向着更加广阔的前景迈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见习记者 王婉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