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黑龙江鲜食玉米机械收获“田间日”现场培训活动在绥化市北林区举行。
黑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350多万亩,但鲜食玉米在收获这个环节大部分主要人工采摘为主,机收率不足30%,人工采摘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是鲜食玉米收获中的最大难题。长期以来,我国鲜食玉米收获机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国内自主生产的机型作业过程中存在破损率高、脱困能力较差等问题。2023年我国首台(套)重型铰接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下线,关键技术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机械在鲜食玉米收获领域的垄断。
在培训现场,展示了两款新型国产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据介绍,这两款鲜食玉米收获机具有模式多样、低损伤摘穗、适应性广、适应地块更多的特点。收获机还安装“智收”系统,增设了人机交换系统,对系统故障报警、故障诊断、辅助作业等作用。除了收获鲜食玉米,还可以通过更换割台实现一机多用。
现场三台玉米收获机作业后,参会人员对收获质量进行了一一对比。从现场作业质量来看,收获损失都在2%以内,基本没有断穗、破穗的现象,含杂率明显优于人工收获。
据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为进一步提升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质量和水平,黑龙江将依托政府扶持和引导,尽快实现优机优补,鼓励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向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转变,激发农民的种植热情。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重点在无损摘穗技术、玉米柔性摘穗技术、机型小型化等方面研发创新,进一步完善鲜食玉米收获机。同时,探索一条集成创新的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为全省鲜食玉米机械化种植提供坚实的技术和装备支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