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来到陕西省礼泉县史德镇永进村的昱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一个个红皮的小“糖包”煞是喜人。该基地负责人张景立正顶着烈日、躬着身子,与工人们交流预防病虫害的知识。
看到有人来访,他热情相迎,领着记者参观了无花果林。“再过不久,就将迎来收成。”想到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每到丰收之时,就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张景立的梦想是什么?他给出答案:“以无花果产业为纽带,助力农业农村振兴发展,带动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此,他默默坚持了7年之久。
“回农村,干农业!”2017年,在家人的鼓励下,张景立回到老家永进村,发展起无花果种植。然而,无花果产业在当时还很“小众”,懂技术、晓市场的人寥寥无几。
为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与销售模式,张景立先后来到山东烟台、江苏盐亭等地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并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废寝忘食地学习。很快,他便从“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成为一名懂经济、善经营、精技艺、拓思路的创业先锋。
“‘充电’后,我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张景立说。经过不断地加强学习和请教专家,张景立终于掌握了无花果的管理技术,他种植的无花果当年种植、当年挂果、当年收益,每亩无花果利润在30000元左右。今年经过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的无花果,特别是波姬红品种,纯绿色、无公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效益更是翻了一番,收入非常可观。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张景立愈发觉得,“我能做的,远远不止于此……”2020年,他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提倡的“流转土地”号召,在史德镇和西张堡镇流转土地26亩,建成无花果引种示范基地。据了解,每年固定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就有近百人。其中,不乏年龄5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
60岁的永进村村民张红如便是其中之一。“我老伴长年卧病在床,家里收入不高。”谈及家中的境况,他面露惆怅,“想要出去打工,家里一家老小都离不开我。”
就在张红如一筹莫展之际,张景立向他发出邀请,让他管理无花果基地。“每天就做些除草、修枝、采果这样的轻松活儿,既有钱赚,还不耽误照顾家人。”张红如激动地说,是张景立给了他生活的信心。
“我是农村人,我喜欢农业,也热爱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我的梦想,就想借乡村振兴这股东风,回乡转型干新型农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希望通过我个人努力,带领附近村民就地就近创业,实现共同致富。”张景立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基地内种植的26亩无花果,亩产量达2000斤,产值达80万余元。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礼泉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将更多的群众吸附在产业链上,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作者:张美妮 李晶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