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举世瞩目、国人振奋,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振烁天地,54年后,这首红色经典依然被世代传唱,历久弥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因此,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牢思想之“魂”,还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养分,涵养青年之正气、雅气、骨气。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国之大者”之正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每代人的“国之大者”,是莽莽神州的历史回响,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这是五四青年“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血性;这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是邓稼先坚守大漠数十年,研制“两弹一星”的定力;这是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的情怀;这是戍边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挚爱。
怀瑾握瑜,嘉言懿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崇德尚义之雅气。在被红色基因滋养的广袤大地上,有被毛泽东誉为“陕北共产党奠基人”的李子洲;有被授予全国“七一勋章”的治沙英雄石光银;有50年初心不改,坚守基层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路生梅;有无数榆林青年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挚爱,用微光点亮这座城,用奉献温暖这座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自强不息之骨气。曾几何时,陕北民歌唱响维也纳、秧歌腰鼓亮相德国柏林,陕北非遗从黄土高原走向世界舞台,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成为中国地方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表演者们因热爱而歌而舞,他们守正创新、自信执着、赓续弘扬,不断探索榆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让非遗在新时代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之正气、雅气、骨气,既可固本培元,也能引领风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省委赋予陕西省榆林市“勇挑大梁、勇开新局”的新使命,榆林经济体量进入全国前50强,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活力迸发,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建功立业、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广大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自我锤炼、自我提高,始终做到胸怀大志、德才并重、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时代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景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