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由北京国农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联盟和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科技特派员代表,15家高校科研院所及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代表,以及各地关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就更好发挥广大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进行研讨交流。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创举。2024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5周年,25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福建省南平市起源,成形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根浙江省,走向全国,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成为向发展中国家推介的“中国经验”和国家层面促进城乡要素均衡配置、补齐农村人才短板、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
本次大会邀请科技部原副部长、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来武就25周年科技特派员工作回顾及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作作特邀报告。张来武表示,从“南平经验”到“宁夏模式”的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为进一步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实施,需从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完善法规制度、健全社会网络、创新理论体系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张来武指出,在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历程中,探索诞生了一个新的理论——六次产业理论,即在传统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将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数据要素作为第四产业,将以文化创意为代表的智慧要素作为第五产业,在发展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生态化的第六次产业。他认为,六次产业理论为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提供了有效工具和生态模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小林分别就“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生态农业六次产业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主题进行发言。福建省南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树龙,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杨勇军,河北农林学院原党委书记卢振启分享了各地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经验与心得。
此外,来自中国农机院、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研究单位、企业、资本机构共17个单位的代表就自身技术、产品、资本投资以及对科技特派员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部分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对接和项目路演。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王臻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