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黑龙江省饲料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反刍料大会暨第二届松花江饲料产业发展论坛在哈尔滨顺利召开。大会邀请到了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黄正勇接受采访。
Q:请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从企业的角度、整个行业的角度是如何看待新质生产力的?
A:要聊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搞清楚新质生产力和原来说的生产力之间有区别。那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生产力,生产力有三大要素:第一是我们劳动者,也就是指人;第二个是劳动资料;第三是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是意思,是在原来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赋予了两个字——“新”和“质”。
所谓“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都是我们生产力当中赋予的新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把新的要素注入进去以后,就带动了我们生产的质量的腾飞和跃升。这个就叫“新质生产力”。
在我们整个行业当中,如果我们要想把新质生产力运用到肉牛产业发展或者反刍动物产业发展当中去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现有的生产力存在什么问题,才能搞清楚什么叫新质生产力。有比较才有鉴别。
Q:在肉牛行业如何体现新质生产力?
A:刚才我们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跟大家说清楚以后,大家肯定就明白了。首先,从生产力角度来说,第一是劳动者,就是指人。肉牛产业的从业人员其实就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第二个要素,是我们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就包括牛舍、场地、饲料、原料等等,都属于生产资料。我们的劳动对象是谁呢?毋庸置疑就是牛,我们就是为它服务的。
那么如何来体现呢?
第一要解决我们过去的那种“重治轻防”的意识,注入新的思维进去。第二,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凭感觉的饲喂,把它用量化的、我们的现有的技术,做到精准饲喂、精准投喂。第三,一定要生产的场地环境变得更好、更优美。第四,要让我们管理更方便。
比如说现在我们用监控、用大数据、用人工智能,把东西带在牛脖子上,我们就知道怀孕母牛一天走多少步、胎儿现在发育到什么程度,肉牛今天采了多少食、喝了多少水、长了多少肉。这些就是我们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资料的提升,是我们给生产力当中的生产资料这一块注入的新的元素,为我们后面的提质、增效做好准备。
我们肉牛行业,肉牛是劳动对象。牛是什么品种、它的采食量能达到多少、它的增重能达到多少?再比如说母牛的妊娠周期是多长、预期下来的体重是多少、实际体重是多少?这些我们可以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很多东西全部植入到里面去,使得我们的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等等都提升了。
也就是说,在我们原有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向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当中注入新的元素,目的是为了提质,“新质”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如何在肉牛产业当中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的内容。
Q:泽牧久远在肉牛的新质生产力上做了哪些重点的工作?
A:我们所做的具体工作,第一是我利用在全国各地讲课的机会,告诉所有的养殖人,首先要提高我们人的新思维和新能力。
比如说我们很多牛场利用传统的养殖方式,还是保留着,或者说固守着过去“重治轻防”的方式。这使得牛场几乎都有兽医,但是几乎我就没见到过哪个牛场有懂营养的配方师。
可能大家都认为这不是很重要,但其实他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流程里由于没有一个合格的配方师,导致饲料乱配、瞎配,喂的时候呢也乱喂、瞎喂,造成饲料在养殖过程当中大量的浪费。
我们收集了很多资料,发现粪渣子里面有大量没有被消化的东西被排出来,这个浪费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发现最高的时候,饲料里面的原料被排出来达到30%,低的也能达到15%到20%。
假如我们按照20%的饲料被浪费的话,那么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饲料里面每100块钱就浪费掉20块钱。
我们可以给大家算一笔非常具体的账。假如我们现在每头肉牛一天的喂料成本是20块钱多一点,浪费掉20%,就是每天每头牛流浪费掉4块钱。那么假如育肥300天,就是1200块钱没有了。假如育肥12个月360天的话,那么相当于又浪费了240块钱,每头牛浪费了1440块钱。这个全是我们的成本。
那我不是就少赚1400块钱吗?也不是这个概念。你浪费的部分,仅仅是直观上的浪费,还有我们看不见的部分。饲料没有被消化,说明牛肠道和胃功能都不好,就隐形降低了牛的生长速度,也就是降低了增重,这个损失也非常大,一头牛可能三四千块钱就没有了。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不把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和应用,在我们牛场做起来的话,可能未来我们想挣钱会非常难。也就是2018、19年的时候我提出来的,“靠行情赚钱的时代结束了,靠技术赚钱时代来临了”。
刚才我就算的简单的账,就跟技术有关,技术又跟新质生产力有关,甚至第一个要素,和人有关。我们劳动者首先要有新质生产力的观念。
第二个,很多牛场进去以后氨味特别重,像猪场一样。这说明环境非常恶劣,首先因为大量的饲料没有被消化,氮排放量增加了。氮、氨一发酵以后臭味就起来了,臭味对牛的呼吸系统和健康不利,又进一步延缓了它的增重速度,造成了除了1440块钱的损失和生长速度变慢以外,还造成了增重速度的变慢,又是一层损失。那样我们的养牛的收益会越来越低。
虽然跟行情有一点关系,但就目前行情,其实养牛还是能挣钱的。通过我们在全国30多个实验基地来做,目前大概能挣3000块钱左右。但是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方式。刚才我们算了,浪费的钱正好是3000多块钱,这一头牛就白养了。
如果我们不把新质生产力的意识提高,牛就白养,就不挣钱。
很多时候我们说养牛不挣钱,固然跟行情有关,这我们不能否认。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的有问题,不反省自己对营养的不重视,以及重治轻防的意识不改变,那么未来我们想在养牛上挣钱,或者是推动牛业的大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不到位,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障碍。
第三,我们刚才说了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又要说到第三个要素。我们的劳动对象是牛,但是我们对牛,总认为它是个畜生,其实我们不能样认为。牛是我们赚钱的工具,它本身是一种商品。我们仅仅样去理解还不够,牛实际上是给我们挣钱的资产,而资产是要增值的。资产只有增值了以后,我们才会有收益。
我们如何去养牛,给它提供什么样的环境,给它提供什么样的饲料,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福利和待遇,就直接关系到牛这个资产能不能挣钱,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就是我跟大家想分享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问题。这是个新概念,有点难懂,它跟经济学有关,但是跟我们肉流行业也确实有非常大的关系。
我也想呼吁大家,在养牛的过程当中不要去抱着原来的幻想,买个拉回来,以后怎么养都能挣钱。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