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旬,在宁夏固原举办陕甘宁蒙革命老区“村BA”八强晋级比赛中,现场看球赛感觉真不一样,最有感染力的是西吉县吉强镇队与利通区古城子队比赛。现场男女老幼,各地口音,呐喊声,赞叹声,抱怨声,声声入耳;拼搏劲,争球劲,尖哨劲,强劲震撼。激烈的争夺现场,大家深深参与其中,全身心投入其中,专注于球归何方,全然融入一体,全场互动没有显乱的感受。
一种专注,一种安详。
球赛也给宁夏固原带来了足够人气,球场周边人山人海。
篮球在西海固地区普及程度相对好,特别是回族青年老少参与程度更高,体现了乡村人的体质优势。
在全民日趋手机化、短视频化、网络化、虚肥化、软骨化、浮躁化的今天,掀起剧烈暴力运动,野蛮其体魄,“村BA”模式的篮球比赛,是社会活力的又一次爆发,整体值得肯定、参与和扶正走强。是加快发展的后劲动力。
球赛看完,夜深人静下心来,从最近各类媒体热评如潮中翻到了宁夏作家郭文斌《中国之美》。有感于郭文斌一直以来倡导的寻找安详主义的远见卓识。希望有氧读书汲取的深度,更有去浮沉降省悟之收获。18度夏日,生态优美的氧吧环境,配上层出不穷的西海固作家群长年累月不辞辛苦务依的最好庄稼,希望一个收成的夏日之约。
一、《中国之美》解阅
断断续续读完了《中国之美》,又读了郭文斌小说《农历》,重读了《寻找安详》(修订本)。交映回读复读的浅析中,是不一样的安详文化味道。作为有类似经历的“70后”一代,倒不陌生于郭文斌作品里的生活文化细节。比如:酸菜、粉条、挎包、车辐条、臊子面,绑花绳、煮骨头、投浆水、拉风箱、雷殛头等。汪政老师在为《中国之美》序中,高度概括、高度评赞,专门肯定了郭文斌的农历精神、安详诗学、乡愁理论与幸福定义。极简极好评价了“让文学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走入大众”,新的赋能趋势,“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把偏见放下,把成见放下,把心灵调整到一种归零的新动态,读安详的书,做安详的事”的文学公益造诣,让文化焦虑走向脚踏实地期许。
读《中国之美》,最细心倾心于第三辑。就像生我养我故乡故土故地,无论走多远、心多虚、想再多,都很难改变满身的故乡泥土气质和出身文化符号。将台堡历史上辉煌,现实中红旅,故乡修旧如旧可能和文人气,“救命蛋”土豆,以及作家几十年文学理想奋斗苦旅中对恩师怀念,最终回归安详宁夏。
小草根、大情怀,小短文、大视野。
《中国之美》立意高远,探索乡土,农历往事,安详解读乡村乡俗,怀念乡愁不仅仅局限于文化探究。而是摒弃于粗浅功利式流行的短视频化的时尚和碎片化的网络吸引。《中国之美》其全书中文字才华借鉴,古今经典的信手点睛,没有重复空心化、质效化、缥缈化。就像固原夏日的生态乡村游,如果读者是一种寻找安详的心境,纵然有不一样的风景风情风俗风韵,无限安详地吸引,文化个性和安详据点的理由。品读《中国之美》,赏心悦目自不必说,更多共鸣于《中国之美》旗帜号召下,西海固之美的神话般具体实践及诗和远方的厚重底蕴。
二、探寻安详的现实迫切
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从来崇尚于活着,一切都是为了活着。苟且的活着,功利的活着,实用的活着。只要有利用价值,就有追捧谋划的冲动。看似文化包装服务百姓的站位,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商业资本市场化运作中,文化作为资本的调味品或发酵点更突出、更灾难。不少传统的、优秀的、纯洁的农耕文化、朴素绿色无公害化的真理坚守都会深受挤压或毒害,甚至严重变味。不信大家深呼吸一口,随口吐出的什么时代文学、专家水平等等,凡是资本有编排价值的东西,不少是编排了无数,算计到了骨髓,表现出的千疮百孔,装腔作势,处处都有。
读书,对于现代国人又有些抬头和兴旺的苗头。极速发展膨胀的四十年,全民挣过温饱又面临巨大食品安全带来的体质加速颓化矛盾中,读书可以解忧省脑,渐渐成为不少危机感强且先醒人群的共识。
然文学之使命,正如疾风中劲草,尚有其原生态根系扎实发达,怎样的环境影响,怎样资本深度渗染,都改变不了真正好作品自身的根性和灵魂。
《中国之美》中重点诠释的“平语近人”“山海情义”“乡愁里的党史”,以及喜欢土豆、乡村的诗意、《记住乡愁》与文化自信,笔下有乾坤,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等大题目,无一不展示了省级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的极好站位和家国情怀,也是良好政治素养与感恩党和人民良心与塑造。也感受到郭文斌试图将中国现代文学从普遍的高原水平拉向高峰的努力和定力。这些都是《中国之美》值得细细拜读赏悟的满满营养。
体制内人,倍受党和人民教育培养,没有理由跟风社会网红放大社会负面点,挑刺煽动社会仇恨对立。正能量的引领对社会综合治理更有效、更奏效。良心爱国不能等同于无底线的丑化和批评指责。
当读书碰上实用主义,仿佛总是歇败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现实主义。历史也会有一段时间,读书的人会被人看不惯,或者另类化式冷遇。实际上现实都比书上的更复杂,也是事实。
囫囵吞枣式大量阅读,并不解浮躁之气。功利式阅览更无益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立体效果。《中国之美》反复阐述的幸福与满足中有根之人。何谓根,如何扎根、护根、养根,好好总结人一生的幸福和满足之根,也是一门大学问。
读郭文斌作品时,如果说《寻找安详》三次重版14次重印,提纲挈领式直白说透,那么在《农历》《中国之美》更倾心于对几千年中华农耕乡土文化习俗的发掘、整理、剪辑、推崇和褒扬中全面展示了安详。多层面的诠释,含蓄持恒,又润物细无声的告诫中,安详主义对这个时代是多么迫切和紧要课题。
三、未来安详的实践
有些东西,我们缺失得太久!
缺失了什么,什么是安详,为什么要寻找安详,怎么去探寻安详。每个参与40年改革开放的人,或许都各自有答案。《中国之美》《寻找安详》提出了命题,也给出了部分提纲式答案。
这是一个时代命题,每个找寻安详的迫切,路径不会太一样。生活境遇决定了每个人对人间疾苦的省悟迟早渗透一定不一样。
生活就是生活,幻想完美理想超越都不现实。能在火热的现实主义物欲功利大潮中,另辟蹊径,推行安详主义,追捧安详,是真正文化人的智慧睿智、情怀良心、责任秉承和首先觉醒,不失为一剂猛药,一副良药。
我们不可以苛求一个作家,一部文学作品去拯救。
以功利主义和刷屏主义去治愈,已经碰上诸多难题和瘤症。
答好答不好这篇命题作文,鉴定我们将如何尘埃落定于后世。读《寻找安详》《中国之美》,真正带入郭文斌倡导的安详主义时候,才真实地发现,不是为了推销,而是回归自我的公益。
乡愁里蕴藏着无限生命力、和谐力,连着天、接着地,连着先祖,连着岁月,连着未来,也连着生命的欲求与终结,更连着民族根性的校对、锤炼与落地生根。
读安详不是躺平,不是逃避,不是失意落魄自我挽救,不是超越现实的苟且,更不是认输式自我安慰。读懂安详是一个去肤浅过程。安详,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一般的烟火心境是很难做好的。安详需要足够的沉淀和悟省与积累,安详不会成为粗糙的网红。安详从倡导到实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一定会超越普通人气。
安详是人生功力、是修养。
为了安详的健康,读安详的书,交安详的人,走安详的路,过安详的日子。
安详,一定会成为新时代高层次的新时尚。
回归安详,徜徉安详,不为别人,只为此生一个安详的下半场。
相信郭文斌《中国之美》将成为宁夏文学的新高地。安详主义将一定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新标识、新开创。也相信越来越多人会确认并崇尚属于自我的时代安详。
作者:周文斌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