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位农业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验收了一项名为“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的调研项目——该项目对东中西部9省(区、市)10个县的312家乡村小微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窥斑知豹,摸清其生产经营中的主要诉求特别是科技方面的需求有哪些,以及如何解决好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很快,这个项目就由调查研究转为落地实施:20位涵盖粮食、畜禽、水产、蔬菜、油料、薯类等技术领域的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专业技术领域专家,以及他们所率领的逾百人的专家团队成员来到广东清远,围绕清远市政府提出的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5大百亿”目标产业和20个特色产业,在清远市8个县市区遴选出200家乡村小微企业,主动上门提供为期3年的免费技术服务。
2023年新春伊始,20组专家团队分赴清远200家乡村小微企业,开始了这场农业科技转化应用的“单向奔赴”。
在我国4大类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机构和大学中不同领域的领军专家更是具有战略价值的农业科技人才。而他们主动登门服务的乡村小微企业,则被定义为县域内从事种养加工,且用工以周边农民为主的小微企业。很显然,这是农业科技的大“才”“小”用。
“起初,有很多乡村小微企业的老板还不领情,甚至有抵触情绪。”该项目专家工作团团长、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告诉记者,有些企业负责人认为专家教授空有虚名、不接地气,有些觉得眼下行情好能赚钱,没必要搞所谓的“改进提升”。但是,还是有更多的小微企业主敏锐地意识到“机会难得”“好事将近”。经过为期近3个月的反复调研考察,最终有35家小微企业因积极性不高或主业方向不明晰而被调减,同时专家团队又重新遴选35家作为补充。
国家茶叶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团队主要帮扶小微企业发展英德红茶产业,在第一轮对23家小微企业的集中调研后,杨亚军团队迅速“诊断”出清远小微茶企生产技术中的两大病灶:一是盲目追求所谓“有机生产”,导致土壤养分不够、氮素供给不足,茶树产量较低;二是盲目迷信福建师傅,用小叶种红茶的方法加工茶叶,没有发挥出英德红茶的大叶种优势。
“这并不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很多小微企业主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有些看到了问题,但是找不到答案。”杨亚军把18家小微企业负责人召集起来,邀请茶园土壤养分管理、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控、红茶加工制作技艺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以专家之专长迅速补上了小微企业的短板弱项。
超出乡村小微企业主的预期,农业科技大专家不仅开一方子就能药到病除,而且还为企业加赠了一整套的保健方案——仍以英德红茶加工企业为例,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杨亚军团队为小微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一批高性价比的茶园耕作机械,定制了一企一策的施肥方案,总结了一整套适合小微企业的加工技术规范……“从越冬管理,到春茶开采,再到夏茶生产,专家们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成立于2021年末的广东思茶科技公司仅有种植基地150亩,年加工英德红茶40吨,负责人陈忆思告诉记者:“没有想到首席科学家能对我们这个小微企业这么用心!”
对乡村小微企业而言,问题解决了,企业就发展了。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向清远市政府反映诉求,希望早日迎来专家团队登门。今年初,清远市政府、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与专家团议定新增服务20家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团队扩容至25位领军专家和180位团队成员。“截至目前,25个团队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已超过390次,线上技术服务就更多了。”刘艳说。
从大专家与小微企业初接触算起,这场探索的时间尚不足两年,但其之于企业发展、之于产业进步、之于农民增收的效果已在清远220家乡村小微企业、30个特色产业和万千农民身上集中呈现。更为可贵的是,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中,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之外,产业体系专家服务乡村小微企业的“清远模式”或将成为一块新的跳板。
大“才”为“小”所用,从清远的实践来看,确实管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飞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