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的黄河,蜿蜒九曲,一路东行入海。截至今年8月12日,黄河已经连续25年不断流。
然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也曾是一条“断了的河”。当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回拨至20世纪70年代,这条“母亲河”陆陆续续开始断流,到90年代,情况愈演愈烈,几乎年年断流,而且断流时间一年比一年早,断流长度越来越长。
“为永葆黄河的生机活力,1999年3月,黄河水实现了统一调度,此举不仅开创了我国大江大河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先河,更是彻底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黄河几乎年年断流的局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永来表示。
9月中旬,水利部组织开展“大河奔流——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中央媒体记者行活动,在走访黄河河南段、山东段过程中,记者发现水利人为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和高质量发展,付出了诸多努力。
诸多手段实现统一调度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世界第五大河流,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干流河道长度5464公里。它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屏障。如果频繁的断流不遏制,将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环境也会持续恶化,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1997年是黄河断流最为严重的一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长度达704公里。说起这段记忆,每一位黄河人都记忆犹新。“97年夏天断流的时候,老百姓可以在河床上走到对岸去,闸口没有水,主汛期也没有水。”黑岗口渠首闸管理处处长赵宏生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时说道。
兴建于1957年的黑岗口渠首闸,是黄河河南段南岸第一座涵闸,担负着开封市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供水任务。如今,兰考哈密瓜、杞县大蒜、杜良大米在黄河水的浇灌下,成了高品质特色农产品。
这要归功于黄河水实现统一调度。现在,开封黄河河务局要根据沿黄各县(区)用水需求,结合雨情、水情、墒情与引黄工程实际引水能力,科学编报月、旬用水计划。同时加强沟通,落实用水计划会商制度,及时将引水控制指标抄送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事实上,黄河实现25年畅流不断,是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不断进步完善的成果。
黄河水量调度计划、调度方案和调度指令的执行,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年度调度结束后,对年度黄河水量调度执行情况进行公告。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和规章,使得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的法律手段进一步完备,黄河水量调度逐步步入法治化轨道。
在工程方面,通过优化调度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和支流陆浑、故县、东平湖等骨干水库,蓄丰补枯,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提高了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供水能力。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得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节约保护应用系统不断升级,实现了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调度。还通过理顺水价体系,促进了节约用水。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副局长可素娟介绍,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干流已累计供水5436亿立方米,实现连续25年不断流。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精打细算确保灌溉用水
农业是黄河流域第一用水大户,黄河流域供水70%以上都是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用水高峰期主要有两个时段,分别是3月—6月的全河春灌高峰期和10月—11月的宁夏、内蒙古秋浇冬灌高峰期。
然而,黄河的水资源量“先天不足”,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属性并未改变,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二是流域来水与用水不同步。黄河来水主要集中在7月—10月的汛期,春灌用水高峰期正是枯水期,来水比较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是充分发挥骨干水库在年际和年内“蓄丰补枯”调度作用;另一方面是开展精细化调度,保障调度方案科学合理,尽全力满足各省区全年不同时段的用水需求。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过境水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遍布黄河两岸的32处大中型灌区,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中原粮仓”不可或缺的灌溉之源。
河南省濮阳县渠村乡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闸是引黄入冀输水线的起点,承担着工程沿线部分地区农业灌溉、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以及为白洋淀生态补水提供水资源保障。濮阳市水资源中心主任王配套介绍,今年6月下旬,正值抗旱关键时期,我们派出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有序用水,引导群众节水意识,既要保证周边农田灌溉,也要开足马力保证水源入冀,同时为避免灌溉期间出现跑、冒、滴、漏水现象,各管理段加大工程输水运行期间巡查看护频次,提高灌溉效率,全力确保了濮阳、河北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沿线抗旱灌溉水源的共同受益保障。
沿着“母亲河”一路向东,记者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的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它是由三座不同时期建造的引黄闸及打渔张引黄灌区5座分水闸组成,也是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的渠首闸,覆盖灌溉面积66.4万亩。
滨州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王茹告诉记者,今年6月—7月初,灌区出现干旱情况,他们通过申请上报,统一调度,加大打渔张引黄闸流量,由平时8—10立方米/秒增加至40立方米/秒,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的需要。
2023—2024年度,黄河流域两次发生涉及多省区的大范围旱情。黄河水量调度工作精准对接抗旱用水需求,支持流域抗旱保灌工作。流域有关省区黄河干流抗旱用水合计达27.03亿立方米,最大程度地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
黄河沿线尽显生态之美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施,目标是确保黄河不断流,而生态保护理念在统一调度各阶段均有体现,今天畅流不息的黄河也成为了一条生态廊道。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室副主任马红亮说:“黄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要矛盾尖锐,历史上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现象突出,近年来通过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刁口河生态补水、生态流量调度等系列实践活动,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和保障目标都得到不断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但曾经,生态问题也被忽视过。20世纪90年代后期,黄河下游频繁断流、河口湿地萎缩、海水入侵及近海生态恶化,黄河流域水生态失衡加剧。
刁口河流路是近代黄河三角洲上第9条黄河入海流路,因1976年—2010年的34年间河道没有行水,长期备而不用,缺少淡水补充,出现了河道萎缩、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等问题,刁口河流路面积由505平方公里减少到215万平方公里。“原来没有补水的时候看到的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植被很少,基本见不到绿色,鸟类也随之减少。”黄河河口管理局故道处主任刘印才回忆。
为了改善故道湿地生态,2010年开始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通过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施、调水调沙等工作的开展,遏制了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在重点区域内实现了生态修复。
如今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观鸟爱好者的天堂,每年迁徙经过的各种鸟类可多达600万只。
“鸟类种类就由1992年的187种提高至2023年的373种。”在保护区科学补水监测平台前,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黄河水引入保护区后,湿地一年四季有水覆盖,为鸟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加上近几年构建的科学补水监测平台,以及安装的水文自动传感设备,在实验室就可测定水质,了解湿地健康情况。
黄河的生态在不断复苏,下游鱼类由上世纪90年代的16种,增加到2018—2020年的65种;刁口河流路恢复区植被由2010年的13种增加至2022—2023年的80种;2020年鸟类种类已达到370种,较2005年的296种显著增加……未来,这条奔流大河将书写更多绿色之美。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李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