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一眼望去满是翠绿的玉米田,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引进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后,每亩地能种6200株左右的玉米,秋收时利用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效率高、省工省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马忠臣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约60亿亩次,农药的使用年均挽回粮食损失近2500亿斤。玉米的增产增收,关系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借助科技提高玉米植保作业的效率和生产产量,是种粮大户们持续探索的事情。
“在玉米种植早期,我们通常采用农用四轮车进行喷洒,但是会有轧苗的情况,效率不高产量低,后期长高了就不打药了,主要是以往没办法打。”科尔沁区清河镇种植大户赵宏诚说。
“在玉米中后期由于植株较高,传统机械和人工作业则无法下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闫晓静表示,玉米全生育期中都有可能会受到不同的病虫害侵蚀,若能在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植保作业,将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地面施药困难多,种植大户们将目光瞄向天空。“农业无人机现在已经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帮手。”马忠臣表示,农业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不轧苗,可全程运用于玉米植保环节,能够有效解决玉米中后期施药难、病虫害不好防治等问题,避免作物减产。
农业无人机飞防作业玉米中后期施药增产效果究竟如何,马忠臣选择两块玉米田进行测产对比:一块为飞防试验田,一块为对照地。试验地块经历了两次打药,分别是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在对照地块上,则按照农户过往的习惯,除了初期打一次除草药以外不再进行任何管理。
玉米测产对比经称重,对照地块样品重量为6.93公斤,预估亩产1083.8公斤;试验地块样品重量为9.03公斤,预估亩产1211公斤,相比对照地块每亩理论增产127.2公斤。大疆农业解决方案工程师程忠义介绍,实践证明玉米中后期无人机打药能够增产10%上,通过及时有效防治病虫害,保障玉米增产增收。
闫晓静表示,基于玉米单产的提升,除了良田、良种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及叶面营养药剂的喷施技术,即“一喷多促”,这为提升玉米中后期机械化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大疆等农业无人机企业的崛起,正推动中国的施药技术向地面施药和航空施药齐头并进转变,也使玉米中后期作业成为了可能。
作者:王小川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