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黑龙江肇源县新技术改造盐碱地见成效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刘伟林
  • 2024-10-11 19:40:24

近日,“盐碱地·庆丰收——主题技术展示与宣讲”活动在黑龙江省肇源县举办,活动由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与吉林省农学会共同主办,活动聚焦盐碱地改良与农业丰收的科技探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等农业科技领域专家,深入黑龙江省肇源县新站镇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对当地采用光粒子技术土壤改良增产增效技术在盐碱地治理中的显著成效进行实地考察。

在盐碱地改良现场,记者看到,昔日荒芜的盐碱地,在先进技术的赋能下生长出了整齐的水稻,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试验田旁是一片未经改造的白色盐碱地。肇源县新站镇镇长杨利介绍说:“改造前的土地就是这个样子,土壤pH值9.7-10.5 ,盐含量8.5‰,这里一直寸草不生。”

杨利告诉记者,今年,新站镇采用吉林省三农吉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光粒子技术土壤改良增产增效技术治理了一千亩盐碱地,由于是第一年改造,需要进行前期整地,插秧时间已经是6月末7月初,农时严重拖后,没想到还能长成果实饱满的水稻。

翟虎渠在田间细致观察、掂量那沉甸甸的稻穗,对光粒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根据稻穗的饱满程度估算每亩产量将不低于700斤。

黑龙江省是我国盐碱地分布的重点区域,其盐碱土以Na2CO3和NaHCO3为主要成分,土壤pH值9-11,盐含量8‰-9.2‰,土壤条件恶劣,治理难度大。光粒子技术土壤改良增产增效技术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技术通过物理手段有效降低土壤pH值至适宜农作物生长的7-8范围,总盐含量也大幅下降至4‰以下,土壤通透性显著改善,为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创造了理想条件。

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认为,光粒子技术土壤改良增产增效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当年治理、当年见效,是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肇源县新站镇的实验证明此项技术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其优势是见效快、成本低、持续性长,完全符合安全、高效、环保、集约、持续的发展要求,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