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取自中国重庆涪陵的长江水与一瓶取自埃及尼罗河的水,缓缓注入同一个容器中"汇水"相融。10月11日晚,在刚刚启幕的2024白鹤梁旅游文化节上,中国长江与埃及尼罗河汇水仪式正在举行,象征长江与尼罗河跨越时空的伟大交汇,更是以白鹤梁与尼罗尺为代表的古老遗产传承千年、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
沉浮于长江流淌的白鹤梁,有着大河赋予的文明奇迹。在地球的另一条大河——尼罗河之上,也有与白鹤梁相似的古代水位设施遗存“尼罗尺”。
作为长江水文化长廊上的一颗明珠,白鹤梁不仅是我国古人重视水文观测的历史实证,也是世界大河文明的典范样本。白鹤梁题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并于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埃及尼罗尺同样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位观测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当地人就发明了一种水位测量标尺,作为测量尼罗河水位的工具,尼罗尺记载了1300多年的水文数据。
它们在千年的时代更迭历史长河中并未落幕,中埃两国的联合申遗,正见证着延续最长的人水关系,也推动着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
中国长江与埃及尼罗河汇水仪式现场。邓俐 摄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传承好世界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促进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与合作做出了令人赞赏的努力。“白鹤梁题刻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它是全球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类博物馆,其长达1200多年连续的水文观测记载,不仅是中国水文科学的智慧结晶,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白鹤梁和埃及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对话,也是推动世界遗产国际合作的创新实践。”
夏泽翰表示,接下来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将汇聚政府代表、遗产专家和学者,讨论白鹤梁和尼罗尺的遗产价值与保护工作。希望2024年白鹤梁旅游文化节能够促进各国和文化之间更深的相互理解与欣赏,并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现场致辞。邓俐 摄
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介绍,埃中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都拥有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早已将两国紧密相连。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埃中在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白鹤梁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期待两地通过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深入合作,进一步加深埃中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推动两国文明互鉴迈向新高度。”
“世界的白鹤梁 幸福的新涪陵。”开幕式现场,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表示,举办白鹤梁旅游文化节,旨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世界大河文明、世界水文遗产等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助推涪陵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响亮文旅品牌,让千年题刻的低语,历史更迭的印记,在江水悠悠中,璀璨如新。涪陵将以本次旅游文化节为契机,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高标准建设中国水文博物馆,全力推进中国白鹤梁—埃及尼罗尺等申遗工作,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主题晚会上中埃艺术家联袂演出。邓俐 摄
当晚,主题晚会“悠悠白鹤·滔滔江河·和美之美”在璀璨灯光下缓缓拉开序幕。晚会巧妙分为“相遇·悠悠白鹤”“相知·滔滔江河”“相恋·和美之美”三大篇章,来自埃及、法国以及我国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歌剧院的歌手与演奏家们,用跨越国界的音乐视听表达,呈现了中埃跨洲际联合申遗,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让相聚在长江与乌江交汇之地涪陵的八方宾朋共同感受“世界的白鹤梁”延续的大河之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实习生 邓佳星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