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产经热点 详情
黑龙江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文志带领合作社转型发展:

种好“聪明田” 奏响“融合曲”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赵天浩
  • 作者:祖爽
  • 2024-10-19 17:02:37

编者按


“全国十佳农民”为农业农村部自2014年起实施的遴选资助项目,每年遴选十位优秀农民,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进行资助,助力其发挥潜能。近年来,“全国十佳农民”在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等方面不断发挥榜样作用,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版即日起开设“回访‘全国十佳农民’”专栏,对“全国十佳农民”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新亮点、新作为进行采访,报道他们谱写“三农”答卷的新故事,以飨读者。


金秋十月,走进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登上生态鸭稻种植基地的观景台远眺,堆成小山似的稻谷在阳光下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自9月末起,新米就陆续上市了,产量和品质依旧保持稳定,今年不仅是一个丰收年,还是一个高产、高效年!”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乔府大院”)董事长乔文志激动地说。

  乔文志不仅是公司董事长,还是2020年“全国十佳农民”和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让他感到兴奋的,不仅是因为田里奏响了“丰收曲”,还源自合作社和产业园今年发生的诸多新变化。“合作社大力推进航化作业,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我们还建起了水稻数字农场,验证了大田农场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在农文旅融合方面,打造了稻乡小镇研学基地项目,发展步入正轨。”乔文志表示。

  如今,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处处都是新气象。在乔文志的带领下,合作社一跃成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乔府大院则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让当地农民有了更多增收机会,并仍在不断涌现出乡村致富的新亮点……



秋粮稳产插上“智慧翅膀”

  “我们是五常大米原产地直销,品质肯定有保证,上链接……”在产业园的一处种植基地,网络主播正举着一袋五常大米进行直播。

  “今年水稻长势很好,稻粒饱满,从每穗的稻粒上看,较去年同期每穗多4~5个粒,每穗大概134或135个粒。现在有一部分水稻已经被加工成了大米产品,还有一部分处于晾晒阶段尚未脱粒。在销售端,我们和国内的一些知名商超达成了合作,线上平台也会来到产业园里进行实景直播。”乔文志介绍。

  水稻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科技手段与农业机械化的助力。记者了解到,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持股公司+村经济合作社+农民”的创新模式,带动周边多个村落的村民种植水稻。

  目前,合作社配备了包括拖拉机、翻地犁、插秧机、收割机、农用小飞机等在内的292台现代化农机具,这些农机具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合作社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农业作业,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和整体收益。

  “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合作社大力拓展航化作业,现在已购置24台无人机,每台无人机每次的载药量可达40公斤。在水稻生长期间,通过无人机‘一喷多促’,对秋粮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叶面肥为例,一架无人机每小时能喷洒200亩地,充一次电能飞1.5小时左右,在农忙时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乔文志表示。

  在科学管理方面,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分区作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并采用了“六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良种、统一施用肥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与此同时,乔府大院进行了智能化地下管线供水、方田化改造、机械化作业,完成5万亩大田数字化项目建设,以科技力量打造生态智慧农场,“解锁”智慧种田。在2000亩的生态鸭稻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气温、湿度、土壤状况等数据都可以通过田里安装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装置实时进行采集和传输,还安装了病虫害养分系统、电子灭虫设施、智能无人机飞防设备。通过稻田物联网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精准化、数字化、透明化,水稻从种到收24小时全程监控,实现种植全程可追溯。乔府大院种植部经理王志学表示,借助数字技术,稻田里的气象、水质、病虫害等数据每五分钟抓取一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置,确保水稻生长全程处于优质环境中,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

  

农文旅融合不断出新

  漫步在产业园内,道路一头设立的“中小学生研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招牌再次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2014年,乔府大院就已经开始探索农文旅项目融合,投资兴建了“五常市稻花香生态体验区”,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完善,“稻花香生态体验区”形成了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稻米文化展示、品牌宣传推介、休闲采摘游乐、田间风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新景点。

  近年来,乔府大院在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拓展研学旅行等新兴领域,着力打造稻乡小镇研学基地项目。稻乡小镇研学基地总经理李志禹介绍:“研学基地是一个集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稻乡美食、乡间民宿、亲子研学、户外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稻乡研学体验区。”

  研学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知识的平台,还有效拓宽了周边农民的就业增收渠道。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更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