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植物疫苗”:绿色防控新“法宝”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陈楠
  • 2024-10-22 16:08:07

细雨濛濛,空气清新,江西省井冈山市碧溪镇田南村的稻田里一派生机勃勃。

“今年是我第一年用正业海岛素,效果很好!现在水稻的茎比较有韧性、有弹力。”当着记者的面,种植大户李良生迫使水稻“下腰”,刚一收手,水稻就立马恢复了挺拔,“没啥病虫害了,今年我预计亩产能有700多公斤!”

10月19日,2024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暨水稻减药增效绿色防控技术总结会在井冈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来自全国相关省市的植保、农药管理、经营单位代表等100余人参会交流。“随着植保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植物免疫诱抗技术产品的成功应用。”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在会上表示。

厚重的革命历史,秀美的生态环境,催生了蓬勃的绿色产业。据井冈山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郑小和介绍,三年来,井冈山在水稻、茶叶、柑橘等作物上建立了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示范区3000余亩,辐射面积3万余亩,示范区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稻田里的这一幕,无疑是最好的注解。

李良生口中的正业海岛素,是一种正在被广泛使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实际上,植物与动物一样存在“免疫系统”,植物免疫诱抗剂能快速激发作物免疫系统、诱导作物产生或表现出防病、抗逆等功能,堪称“植物疫苗”。

作为新型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具有对人畜毒性低,环境相容性高,作用谱广,病原菌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截至今年10月,获农业农村部登记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主要有聚糖、多糖、寡糖等,其中寡糖的登记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效果最好,技术也最成熟。

“作为氨基寡糖素中的典型代表,正业海岛素是由海南正业生物科技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研究所历时近10年的时间,研制并开发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农药产品,其推广应用走在市场潮流前端。”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赵中华研究员介绍。

从2012年至今,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和组织下,正业海岛素已经在全国25个省市31种作物上开展了400多次实验,进行了应用技术开发、试验示范以及应用推广。据统计,在各类作物上有明显的防病、抗逆、降低农药残留等作用,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上增产10%-15%、在果树作物上增产15%-20%、在蔬菜作物上增产25%以上,同时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率30%以上,目前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5亿亩次以上。

“研究、推广、应用以免疫诱抗、生物防治、安全用药等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有效防控病虫害、促进粮食单产提升的重要措施。”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钟玲表示。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2024年,纹枯病、稻瘟病、稻曲和白叶枯病发病面3.9亿亩。将正业海岛素与田润禾搭配使用,可有效防治这些问题。

使用正业海岛素后的水稻长势明显更好。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楠 摄

田润禾(24%井冈·乙蒜素微乳剂)登记水稻纹枯病,同时能预防稻瘟、稻曲、颖枯、褐变穗、细条等多种真菌细菌病害,秉承乙蒜素和井冈霉素,不仅直接破坏病原菌,还能诱导水稻产生防御酶进行抗病和促进早熟。在水稻苗床期播种前3天使用正业海岛素10ml和田润禾20g,兑水30斤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秋苗播到本田后,生根快、返青快,同时预防返青到分蘖期期间胡麻斑、纹枯乃至稻瘟病侵染危害。该方案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前再各用一次,可有效预防纹枯、稻瘟和稻曲病侵染危害。同时促进有效穗形成,提高水稻授粉和灌浆,从而达到减药增效。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推广研究员徐翔介绍,在全国农技中心的指导下,四川省从2012年起连续在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多种农作物开展了海岛素植物诱导免疫剂的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免疫诱抗剂后主要病虫害发生频率降低40%-60%,增加作物产量10%-20%。

“与常规对照田区域相比,‘海岛素+田润禾’的试验田块增产17%,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积极推广作用,真正意义上达成水稻绿色免疫防控增产。”吉林白城北邦庄稼医院负责人刘宏跃自2020年开始接触到正业海岛素,并逐年扩大推广,对其作用也有深刻的认识。

会上,专家交流讨论表示,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破口至齐穗期各喷施1次“海岛素+田润禾”方案,一是能提高水稻防病的能力,如纹枯病防效94%,比农户自防提高54%;二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加有效分蘖,长势健壮,抗早衰,活秆成熟,平均每丛有效穗数比对照田多20%;三是增加水稻产量,在井冈山的示范田中,“海岛素+田润禾”方案处理区较农户自防田病粒率减少47.2%,空秕率减少49.4%。

会议公布了在协会开展的2024年科学安全用药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名单。“希望各界进一步加强植物免疫优化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研发,加快植物免疫优化,技术集成和实验示范,加大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的宣传培训力度,助力农作物绿色防控水平提高。”周普国强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