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微风轻拂。走进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农胜村,高标准农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纵横交错,一垄垄秋大豆丰收在望,一束束豆荚色泽黄绿、饱饱满满,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致。
“真不敢相信!”看着眼前这片田成块、地平整、路相通、旱能灌的高标准农田,种了一辈子“望天田”的村民杨正远不禁感叹,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农户种植的田块大小不一又分散,机械作业难度大。如今,土地流转整合,地平整了、路畅通了,种地更轻松、省力了。
杨正远告诉记者,自己因为年龄大没有劳动力,前两年家里的两亩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村集体流转土地,发展大豆种植产业,自己把2亩土地流转了出去,还能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就能领“双薪”。
农胜村位于丘陵地区,田块小、分布散,田块与田块之间没有耕作道,大型机械无法正常作业,成为制约当地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4月,农胜村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工作,有效解决了耕地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建成了10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
“下个月大豆就要丰收了。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而且还能促进全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看着丰收在望的大豆,农胜村党委书记刘伟喜上眉梢。
刘伟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后,村里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每一亩能减少5个劳动力以上,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业效益,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预计今年大豆亩产量可达200斤左右,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3.16余万元。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巴南区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群众意见,将工程建在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通过改良土壤、建设灌溉和排水设施等措施,实施2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治理目标。
同时,巴南区还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结合起来,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带来的便利,通过开展机械化种植、农机购置补贴、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贴近式”农技服务,广泛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积极推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稻+油菜”接茬轮作,实现了“一季”变“两季”,“粮田”变“良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实力,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