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董涵英:听说邢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董涵英
  • 2024-10-24 08:18:03

中国有很多老话是拧劲儿的。比如,常言道:看景不如听景;而另一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信哪句?这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就今天而言,我倾向相信头一句。

国庆长假,入秋渐深,天气渐爽,正是出去走走的好时光。听朋友说,市里在假日期间,开辟了“太行泉城免费观光”旅游线,绕行于几个景点之间,兜圈子。脑子一热,我坐上了免费大巴。

说实在的,上车伊始就后悔了,主要是车里太吵。人多不说,上车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你招我唤,大呼小叫的,甚是热闹。不过,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大巴关门之前,上来了一位身着猴子外衣造型的玩偶模特,头上扣着一个圆圆的大脑壳,屁股上翘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导游称他为“零零猴”。车一启动,导游便与“零零猴”一人一个麦克风,一问一答,互动起来。声音那叫一个大,一时间车里像炸了锅。

要说这两个人也真不容易。就这个“零零猴”,一身厚重的行头裹在身上,尽管当天不算热,时间长了也会大汗淋漓。何况还得不停地说吉祥话,说邢台的人文历史、昨日今天,说一路的景点特色。很辛苦的。

我从小就是在邢台长大的,算是一个老邢台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听人这么系统地介绍过我的家乡。听着听着,竟然忽略了麦克风发出的噪响,渐渐地听进去了。

比如,过去我从没有注意到邢台有一个雅号,叫作“太行泉城”,只知道济南是叫作泉城的。在车上,那位被称为“零零猴”的模特告诉乘客,济南有七十二泉,叫泉城当然不假;而邢台号称有百泉,叫泉城更是名副其实。他用相声贯口的形式,一口气报出了邢台一百个泉的名称,不由你不信。

及至车行到百泉景区,才真的有了眼见为实的感觉。这是一个邢台新开辟的旅游观光点,从车窗里望出去,但见好大一片水域,竟然一眼望不到边。水面上隐约有白鹅游动,波光粼粼,在夕阳的映照下,既深沉,又活跃。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邢台周边确实有不少泉眼,泉水汩汩,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鸳鸯成对,芦苇丛生。附近则是稻田交错,可以听蛙声一片的。但前些年随着经济发展的崛起,泉水却越来越少。幸亏国家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建设,经过当地多年的努力,很多干涸的泉眼复涌清流,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甘醴喷涌、水系沟连的景象,实在是喜人。

又比如,我打小就不认为邢台是一座古城。在邢台市区,几乎看不到什么古建筑。最古老的建筑要算新建的邢台博物院对面的名刹大开元寺了。这座古寺规模确实不小,不过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原始庙宇,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今天看到的金碧辉煌的大殿,则是明清时扩建的。只有寺院内的唐代十六面石经幢,历经千年风雨,才是真正的老物件。

当然,城北还有一座清风楼,有点儿古味风范。不过,真的是太不起眼了,撑不起古城的名号。

在车上听介绍,才知道,邢台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在华夏历史中,邢台古城竟然位列三甲。史书上说,商代的第十三位君主叫作祖乙。这位君主才能不错,治理有方。就是有一个毛病,爱搬家。他主政19年,搬了三次国都。先是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搬到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又从耿搬到邢(今河北省邢台市)。据说后来又从邢搬到山东的一个什么地方。祖乙搬走了,但邢台这座城留了下来,一直绵延至今。

邢台市区的东面有一个园博园,南门外有一组群雕,就是还原的祖乙迁邢的场面。说老实话,这组雕塑艺术水准很高,说给人以震撼毫不夸张的。

可以想见,历史越悠久的古城,故事就越多。所以,导游员介绍说,邢台有“五多”,我只记住了三个:历史名人多,历史故事多,成语掌故多。

举两个例子吧。比如重大历史故事,当首推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与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最终,项羽率领的楚军大败秦军。经此一战,秦军主力尽失,极大地动摇了秦朝统治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黄巾起义,也上演在邢台这块土地上。黄巾起义的首领叫张角,标准的邢台人。这次起义战争爆发于东汉晚期,参加这次起义的贫苦农民头包黄巾,在张角的带领下,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揭竿而起。虽然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是一次在改变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事件,载入了史册。

据介绍,由于邢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此产生了200个以上的成语,这是对汉文学作出的重大贡献。比如上面提到的巨鹿之战,就衍生出三个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以一当十。

诸如鹿死谁手、民脂民膏、铁石心肠、兼听则明、禁中颇牧、冯唐白首、雕虫小技、安邦定国等等,等等,原生地都在邢台。这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经典的历史故事,都是深厚的文化积淀。

邢台的历史名人也有很多,比如扁鹊。他是中医切脉诊断医术的创始人,也可以说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说来惭愧,扁鹊其实不是邢台人,准确地说,扁鹊长年在邢台行医治学,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但邢台人一直是把他当老乡的,所以到现在仍然保留着他的“户籍”。邢台的内丘县域内,建有一座扁鹊祠,至今香火缭绕。至于扁鹊三兄弟“良医治未病”的故事,早就深入人心。曾经做过中央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多次讲过这个故事,以阐释反腐败防微杜渐、预防在先的深刻道理。

比如唐代的著名诤臣魏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位。此公有邢台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实诚、倔强、认死理。唐朝贞观之治盛世兴隆,与他大胆直谏、敢说真话有关。《古文观止》这部书里,就收录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堪称当权者为官执政的警世通言。

当然,邢台最有名的历史人物当属元代的郭守敬。导游把郭守敬称为元代第一理工男。依我看,称他为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数得着的大科学家更为恰当。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这些命名足以证明郭守敬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荣耀。

近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国人皆大欢喜。这条中轴线的布局就是郭守敬与他的老师刘秉忠(也是邢台人)为元大都共同设计的。对了,还有一条水路:从北京颐和园出发,沿昆玉河到玉渊潭,这条水路的设计者,也是郭守敬。

从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南门走进去,不到百米的地方矗立着一尊郭守敬雕像,他的身后是青砖砌成的观星台,再往北行大约百米,有一个郭守敬纪念馆。据说馆里面有郭守敬生平事迹和一些实物展览。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见到展览馆的大门是开着的。

资料显示,北京什刹海内,也有一个郭守敬纪念馆,对外开放,免费参观。看起来,还是北京人更感念郭爷爷啊!

一声道别,两个小时过去了。车内的热烈掌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下车的时候,脑子里忽然飞进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一边又暗自想,我哪里是在看,分明是听了一路嘛!

作者:董涵英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