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镇康县:团结进步日子越过越好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李丽君 姚尚龙等
  • 2024-10-24 10:56:59

走进绿树掩映下风景如画的帮东村,干净平坦串户路的两边种有菠萝蜜、芒果等果树,种类各异的花卉争相开放、迎风摇曳,与一幢幢极具傣族特色建筑的小洋楼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味。村民们三三两两在村头漫步、在树下聊天,一幅悠闲自得、其乐融融的画面徐徐展开。

这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村民委员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全景。

帮东村隶属镇康县勐堆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南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公里,是一个以傣族、佤族、彝族等6种民族融居、以傣族群众居多的沿边民族村寨。近年来,镇康县充分挖掘和利用边境红色资源,聚焦党建引领,凝聚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力量,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提升边境治理效能为路径,推动镇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乡村治理之后,村里酗酒、打架斗殴没有了,大家精气神提了上去,现在是产业稳固,交通工具从摩托变成小车,村民是一家看着一家比发展,大家团结在一起,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说起帮东村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帮东村党总支书记金国友感慨万千。

在帮东村金丝皇菊种植地里,村委会干部刀亚南正在把自己到北京参加“中国农大——腾讯乡村CEO培养计划”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分享给群众。

刀亚南和村民交流金丝皇菊采摘技巧。李丽君 摄

“留在村里发展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想努力把家乡的产业很好地构建起来,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加入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来。”刀亚南说,到北京参加“中国农大——腾讯乡村CEO培养计划”对自己的触动非常大,回来以后,我们积极号召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村子是越来越美了,尤其是金丝皇菊种了之后,我们可以到菊花地里打零工增加收入,家门口就赚到了钱。”说起帮东村的前后变化,村民尹建聪激动不已。

聚焦短板弱项,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帮东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农业大学的精准帮扶下,组建“联合家庭农场”,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产业,目前,帮东村有蔗园面积6000亩,水稻400亩,金丝皇菊30余亩。

产业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管护力度的增大。针对这一问题,99年出生的刀亚南作为村干部中最年轻的一员,积极将自己学到的、看到的运用到村里产业发展中。于今年年初自费采购了一台无人机喷洒机适当收取费用,用于水稻、甘蔗、坚果的日常管护,几个月下来,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实现了农业产业生产耕、耙、播、管、收全程机械化。

聚焦提升边境治理效能,以“共治、共建、共享”为路径,帮东村建立“周一议‘三农’”制度,制定《人居环境提升标准》《新时代文明公约》《清廉村居建设标准》和《违法犯罪惩戒办法》等村规民约制度,实现了村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先后被评选为“省级美丽村庄”“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市级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了临沧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的典范。

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一角。

“在创建中,勐堆乡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引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网融合,建立‘乡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四级网格党小组,五级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网格组织体系,深化‘干部+农户’‘党员+农户’挂联关系,突出治理主体、推动基层善治。”勐堆乡人民政府政法专职副书记李航介绍。

如今的帮东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傣族、佤族、彝族等6个民族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节日里,各民族穿上民族盛装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载歌载舞,共庆共乐。

“我们寨子就是一个大家庭,打扫卫生、栽花种树大家都一起出力,共同来建造美丽村寨。”刀亚南说。

作为一村之长,金国友说,帮东村聚居祖国西南边陲,大家团结进步、守边固土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村有6个民族群众要坚定不移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作者:李丽君 姚尚龙 杨雪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