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针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85.8%的受访青年认为近些年非遗更火、更“出圈”了。这不仅因为当前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潮热”持续不减,使得非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还源于非遗自身的与时俱进,更贴近现代生活、更符合青年审美。非遗越发得到青年人的关注和热爱,给自身的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强了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非遗传承事业里,年轻力量必不可少。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且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很多非遗手艺人默默无闻,在乡村代际之间传递着非遗手艺,但这样的传承方式很可能面临着“断代”的风险,优秀的非遗项目也不易被更多人看到。青年能够为非遗项目带来全新的创意和活力,他们拍摄网感十足的短视频,将非遗项目推上新媒体平台,往往可以引发关注“爆点”。比如,短视频博主“江寻千”拍摄确山打铁花非遗项目,收获了千万播放量,专业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让网友在欣赏绚丽震撼的场景之余,也重新认识了这项流传千余年的民俗文化表演技艺。
青年人用自己的方式传承非遗,如明珠般散落在乡村的非遗也给青年提供了创业的不竭灵感和创意。乡村非遗承载着乡村传统文化和美丽乡愁,青年创业者可以从非遗的传统技艺、故事中汲取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和个性魅力的商品,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同时,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美食等多个领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青年创业者也在这个过程中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然而青年参与非遗传承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挑战。多数非遗依赖师徒、家族传承,很多对非遗感兴趣的青年人无法入门;在学习非遗技艺时,缺乏系统的学习渠道和交流平台;另外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从业初期的经济收入较低等也使很多青年望而兴叹。因此要进一步在中小学、高校完善非遗相关课程体系、融入趣味教学内容;加大非遗企业、工坊与高校的合作,为青年人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搭建综合性非遗学习交流平台,方便青年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交流、作品展示等,让更多青年加入非遗传承。
吸引青年群体进入非遗传承领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是这些手艺持续发光的动力源泉,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也需要青年朋友们静下心来,细细咀嚼那些历经岁月琢磨愈发闪耀的古老智慧。
作者:陈银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