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理性认识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新发展机遇和新历史任务,持续做好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的研究工作,激发广大主体创新创造活力,释放乡村振兴潜能动能,10月28日至29日农民日报社《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强发展研究》课题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毛世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姜长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苑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祥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芦千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副研究员韩昕儒,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助理研究员魏广成参与研讨。
专家研讨现场图1
专家提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专家认为,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服务稳产保供大局是农民合作社承担的重要责任。农民合作社要通过提质增效,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尤其要重视联农带农,在生产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协同发展中,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带着农户干,服务主体帮着农户干的新业态,帮助小农户克服现有局限性,促进小农户跟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专家认为,农业企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方面都具有引领性。要推动农业企业在管理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农业企业应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专家提出,农业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联农带农的社会责任。农业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稳定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增值。
专家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研究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坚持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提升研究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包容性。
专家研讨现场图2
与会专家还围绕当前和未来几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重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社新形态的发展导向、农业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农业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作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芸芸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