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宫宇坤 董家琛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转眼中德农业周已有十年。10月21—23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共同主办,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德农业中心、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盐城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中德农业周开幕,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协会代表等相聚江苏盐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共襄中德农业合作盛举,共筑可持续发展未来。
中德农业周是根据中德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德农业中心框架协议》开展的农业合作品牌项目,是中国农业农村部重要双边外事活动。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围绕绿色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等主题,分析形势挑战,探讨对策路径,展望合作前景,为促进两国农业合作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经验分享: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在本届中德农业周上,中德双方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机肥料的生产与应用、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探索等方面展开深入对话,分享成功经验,推动务实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德国尤利乌斯—库恩研究所生态化学、植物分析和储存产品保护负责人安德里亚·克雷默通过分享生态农业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的成功案例,生动展示了生态农业的广泛应用与成效。她表示:“生态农业不仅是一种创新工具,也是一种全方位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小农户而言,生态农业更是提升生产力和适应性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对中国提升生物多样性、改善农田景观和水文状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土壤始终得到可持续使用,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应该思考、讨论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详细介绍了四类有机肥料的制造方法和原理,并为土壤酸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南方稻田围绕一些原有的草地、湿地建立生态岛,在农田周边种植灌木和花卉,提供生物栖息地。我们把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挖掘和生物多样性的改善作为核心目标,各地都在根据自己的条件积极创新一些因地制宜的模式,并推广至更大范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阜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农村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为例,重点介绍近年来中国在农业生态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来自勃兰登堡州农民协会的德国F.R.A.N.Z.示范项目协调员法比安·布勒希则分享了在农场开展哪些具体工作,如何与农民合作共同改善生物多样性。例如保留农场内的野花带,促进昆虫传粉,既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又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且没有适用各方的统一方式。拜耳中国副总裁高勇在演讲中分享了拜耳在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表示,希望客户和消费者通过使用拜耳的服务和产品,为碳减排作出贡献。
“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同时,要保护自然资源,这对于生态农业至关重要。生态农业的方法因地制宜,要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条件。”FAO咨询专家姚春生在阐述生态农业的概念之后,重点介绍FAO开发的关于生态农业成效的评价工具以及其在中国的试点应用。
实地考察:推动中德农企深度合作
微风细雨中乘坐观光车穿行于千亩花海,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看金色稻浪随风起伏,在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百坊园的豆腐坊内喝豆浆、吃米饼,品鉴中国传统美食……第十届中德农业周期间,百余位中德嘉宾实地探访盐城,感受绿色低碳发展的勃勃生机,领略中国美丽乡村的独特韵味。
西尔维娅·本德尔(右二)体验磨制豆浆。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董家琛 摄
“我们的无人化农场全程机械化耕种,田间智能监测站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农作物远程诊断、农田碳排放监控、精准气象预警等,让农业生产更高产高质高效。”在东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农田旁听完介绍,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国务秘书西尔维娅·本德尔等德方嘉宾纷纷对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赞叹不已。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成就未来。本届中德农业周还同期举办中德农业企业合作交流座谈会,两国农业企业代表就畜牧业、种植业、绿色化肥农药、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等领域深度交流,为中德农业产业携手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而在德国,农业、工业和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我们可以相互学习。”IAK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斯文·格尔哈尔说,“目前我们深耕生态农业领域,致力于帮助当地农民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这也是德中两国共同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我们将继续带来新的技术。”科乐收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区域市场经理西蒙·尤根说,“我们最近从德国带来了最新技术,推出了新的联合收割机;即将在厦门推出一款新的机器,还计划在长沙进一步投资。”
“德国农机行业全球领先,拥有先进的农机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们希望借此次活动与德国企业加强在设备制造、技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江苏悦达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凤祥十分期待。
密切合作:共筑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
当前,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冲突叠加,给全球粮食供给链安全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农业大国,密切农业合作关系意义重大。
中国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十年来,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科技协作多点开花,中德农业中心已成为中欧农业务实合作有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方愿与德方深化互利互信,拓展在乡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合作交流,发挥中德农业中心作用,共同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到100亿,这意味着未来人们需要在保护有限自然资源的同时,合理高效促进农业发展,并在粮食减损方面采取更多措施。”西尔维娅·本德尔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重要手段。期待未来德中双方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展开更多合作交流,共同应对风险与挑战。
近年来,德国累计在江苏投资农业项目26个,总投资额超过3亿美元。2023年江苏与德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江苏省副省长夏心旻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江苏与德国的农业合作,交流借鉴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在农业投入品、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拓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我们共同推广可持续农业,这不仅有益于德中两国,更会对全球有益。”德国驻华大使傅融在致辞中表示,极端气候威胁到全球粮食安全,无论中国还是整个欧洲,都面临着同样的境遇。因此德中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期待双方能够继续携手并进,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共同保护土壤、节约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