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2024猪苓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侧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李浩
  • 2024-11-01 15:39:25

10月29日至31日,2024猪苓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农学会、留坝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生态发展,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来自全国的40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猪苓、西洋参两大特色产业开展深度交流,共谋猪苓、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生态环境良好,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自20世纪90年代起,留坝县便致力于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目前种植技术已臻成熟,全县猪苓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年产猪苓鲜品6000吨,年产值2.5亿元以上,“留坝猪苓”品牌在国内中药材市场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左为西洋参,图右为猪苓。

如何进一步推动中药材创新融合发展?专家智囊团来帮忙。会议期间,全国“猪苓产业联盟”成立启动,“留坝县猪苓科技专家工作站”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郭顺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胡小平、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梁宗锁、陕西省航天育种中心主任郭锐被聘请为“留坝县经济发展顾问”,将为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增添智力支持。

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猪苓、西洋参的最新研究进展。蜜环菌与猪苓的生长密切相关,郭顺星介绍了蜜环菌在猪苓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胡小平介绍了西洋参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如现已完成西洋参基因组测产和基因功能注释;梁宗锁等其他专家也分别围绕猪苓和西洋参的产品开发、生产技术规程等展开详细汇报。

与会代表在展会现场了解中药材产品。

秦天柱茶、黄精咖啡、黄精原浆、防晒霜、“味道秦岭”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发布环节,多家科研院校和企业对新研发产品进行推介,一款款产品十分亮眼,展示了中药材精深加工的巨大潜力。会上还发布了留坝猪苓、留坝西洋参种生产环境、生产准备、种植技术等详细技术规程。现场还成功签约了14个项目,总金额达8.3亿元。

红叶染群山,时下的留坝秋色如画。来到火烧店镇佛爷坝村林下中药材基地,与会代表拨开层层落叶,拿起锄头挖出猪苓,认真交流种植要领。据了解,近年来佛爷坝村积极探索林下中药材模式,种植猪苓30亩,带动户群众种植猪苓210余亩,发展天麻、淫羊藿等适生中药材60余亩,预计产值1400余万元。

在火烧店镇佛爷坝村林下中药材基地,与会代表现场采挖猪苓。

留坝县是国内西洋参最佳适生地之一,于1979年引种试种成功,现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西洋参种植基地。在江口镇漩滩村林下西洋参种植基地,与会代表仔细观察西洋参长势情况,详细了解林下种植技术要领。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采取村企合作模式,由漩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辽宁省抚顺市凤来雁归人参有限公司合作经营,该公司从事西洋参种植20余年,具备完整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能够解决西洋参重茬种植的技术瓶颈,将为江口镇西洋参产业链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江口镇漩滩村林下西洋参种植基地。

“专家们的报告从理论角度带来指导,如中药材认证检测、挖掘绿色食药潜力等。本次招商签约,将有力助推留坝中药材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签约的14个企业涉及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我们镇签了2个,其中一家是生产蜜环菌的企业,现在蜜环菌的需求量很大,很需要一家本地的生产企业。”江口镇镇长吴庆华说。

“我很看好留坝,这里产出的猪苓、西洋参在全国数一数二,我已经签约了一个项目,准备过来先发展猪苓,后面再一步步扩大。”一名来自安徽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

下一步,留坝县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把专家学者的智慧转化为留坝绿色发展的新动能,用好各方资源,推动林下道地中药材的生态、有机栽培与仿生栽培模式,构建从种苗培育、有机种植、产品研发、深加工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浩 文/图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