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一群身着墨蓝色运动服的运动健儿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手持两根长仗,随着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响起,跳动着将青春又有活力的舞姿展现在观众面前。记者走近,不由得感到钦佩,这活力的来源竟是年过花甲的“银发族”!
这段精彩的表演是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奎三村举办的2024年全国老年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展示交流活动的一个剪影。“银发族”还为观众带来了“非遗+体育”表演,从六艺太极拳的行云流水到广场舞的节奏欢快,从凤阳花鼓舞的优美轻盈到健身操的步伐矫健,乡村老年人的体育表演不仅彰显了健康生活理念,传承弘扬非遗体育项目,更凝聚了乡村体育力量,点燃了乡村体育之光。
昆仑镇老年人体育协会代表队正在表演中华健身龙《中国龙》。 受访者供图
非遗+体育,打通文化传承新思路
“身为凤阳花鼓传承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全国每个省都有会凤阳花鼓的人,不只是体育健身,更要传承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凤阳花鼓说唱,走到哪里都可以边唱边跳。”来自“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代表队领队熊观霞铿锵有力地说道。
随着《春风吹绿花鼓乡》歌声响起,身着蓝、粉、白三色相间新中式霓裳、头戴粉色大花朵的“银发族”便闪亮登场。她们左手持着小羊皮鼓,右手以拿筷子的手法攥着两根泡桐木条,边敲击边起舞,舞姿轻盈又曼妙,笑容洋溢在脸上,看得人心暖暖。
霞姐今年已经67岁了,带领着小岗村的村民组建了一支40-50人的凤阳花鼓团队,据霞姐介绍,团队里最小的舞者也得50岁以上了,是一支妥妥的“银发族”队伍。凤阳花鼓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大包干以前,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一人或两人拿着花鼓边舞边唱。改革开放后,艺人们边走边唱歌颂党,歌颂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2006年,凤阳花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部分传统的花鼓舞被完整地传承下来,部分被改编为健身的动作加上凤阳花鼓的旋律,将传统非遗和体育健身结合在一起。不管是传统舞蹈、说唱还是改编的现代花鼓舞、花鼓操,里面都有凤阳花鼓的基本元素。既传统传承,又应时变革,如今的凤阳花鼓融合了舞蹈、曲艺、说唱、体育健身,在碰撞与兼容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了传承非遗文化,从2023年5月份至今,凤阳小岗村的“银发族”团队到盐城、内蒙古、广州、宁波等18个省市去表演,倾囊传授提供免费培训并赠送当地村民花鼓,鼓励他们学会后参加比赛。“非遗+体育”的新模式,愈来愈额受到广大老年人群体的青睐,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且可以传承非遗文化。“银发族”因凤阳花鼓实现自身价值,凤阳花鼓也因“银发族”而绽放光彩。
“不管是出去旅游还是表演,我的手里总会紧紧地拿着花鼓,这就是我凤阳人民传承文化的精神。”一方乡土一方舞蹈,霞姐朴实的一句话背后彰显了凤阳人民对花鼓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的传承精神。
民俗文体融合,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子
展示交流活动现场,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热闹非凡。台下一群身着靓丽民族服饰的“银发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嬢嬢们红黄黑三色为主的服饰格外地抢眼,头戴高高的鸡冠帽,腰间背着一个大红色的手拍鼓。
“我们队员身上穿的彝族服饰是我们中所镇厂子里自己做的衣服。”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的领队吴华清骄傲地说。
越西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十分优越,民族艺术基础深厚。作为文昌文化的发源地,有彝、汉、藏、回等十多个民族,是一个彝族人口占81.1%的多民族聚居县。像本次参加表演的健身手拍鼓的队伍就集合了汉族和彝族,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进了体育健身项目里,使健身手拍鼓节目《风情越西欢迎您》更加富有感染力,以文体表演的形式向全国人民展示彝乡的特色。
越西县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相关产业方面。得益于越西地区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彝族刺绣艺术不仅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因此,越西县的少数民族服装产业就是该县著名的产业之一。据县人大副主任徐先林介绍,今年越西县注册了“衣迪阿诺”彝族服装品牌,并且在北京召开了时装发布会。全县从事彝族服饰的相关产业有一百多家,全县共178家彝绣经销商,年经济产值达4180万元。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演出队伍的服饰是当地自产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身穿“家乡衣”,头戴“家乡帽”,拍打“家乡鼓”,跳着“家乡舞”,这或许就是越西县中所镇老年人体育团神采奕奕的原因。
徐先林还提及,越西县的“火把节”声名远扬,吸引了很多外地朋友前来观光旅游,通过这种体育表演的形式,不仅让全县老年人动起来,还能够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文体旅融合,助推越西县的乡村振兴。
体育赋能乡村,助推乡风文明新风尚
“您觉得体育给乡村老年人和乡村带来了什么?”“通过体育锻炼,老年人健康快乐,对自我价值更认可了,通过文体活动凝心聚力,乡村发展更具正能量了,村子里的工作也好开展了!”记者走访调研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三台村时,村支部书记孙玉霞的笑脸上露出了满满的欣慰之情。
文体活动凝心聚力,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孙玉霞表示,昆仑镇三台村就是乡村振兴的典范。村里没有成立凤凰锣鼓队时,部分老年人对村里集体工作不太支持。但是自从村里经常举办文体活动,村子里面出资为老年人购买了服装,老百姓还自发捐赠了大鼓和旗帜。通过互相对练敲鼓,村民之间联系紧密,感情加深,村干部的支持和参与也使得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如果有活动,孙玉霞一号召,都能来一百多号人,村里工作开展顺利了。
不仅是三台村,昆仑镇奎三村正在看展示交流活动的村民也介绍着说,每到晚上7点多,村里修建的文化广场和奎山公园里,各种健身小团队,有做健身操的,跳广场舞、双人交谊舞的,舞太极扇的,全民健身在小村庄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银发族”通过体育运动,充实人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收获快乐,何乐而不为?
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镇毛村山头村的领队周勇强站在舞台下和记者分享道,他们来自浙江省偏远的小山村,带着村里的老龄村民将传统体育项目“打莲湘”展示给全国各地的人。“自从全民健身的风吹到了我们村,村里的老年人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运动了,以前村里偶尔斗嘴的、打麻将、扔骰子的情况也消失了。现在我们村充满着正能量,邻里间关系更好了,村子也更有凝聚力了,村里要干什么事情,大家非常齐心协力!”体育给乡村带来的改变在这一刻具象化了。记者走访多个代表团,发现这群“银发族”都有着共鸣,那就是体育让她们愈加健康、生活愈加幸福。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地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老年人体协主席雷军表示,老年人体育工作作为国家全面健身和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各级老年体育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银发族”燃动体育,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一次焕发,更是对乡村整体活力的一次激发。“银发族”因体育而重新迸发青春能量,体育也因“银发族”的参与而全面地被点燃。体育赋能乡村,让乡村老年人参与进来,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老龄化难题,更是以文体养老的新模式助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体育,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老年人的活力四射,更能够预见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新乡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见习记者 周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