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象山半岛上有一片滩涂面积最大的内港——西沪港,形似一个南北走向肚大口小的瓶子,在向西弯的瓶口处,坐落着面海靠山的美丽渔村黄避岙乡高泥村,被称为“全省网箱养殖第一村”,养殖大黄鱼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从最开始的柴油桶绑铁丝简易模式,到后来的木板加白色浮筒,为了多赚钱,渔民们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渔排越来越密集,水质日渐浑浊,航道也逐渐堵塞。
针对这些问题,2019年,象山县以黄避岙乡为试点,探索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改革,海域的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通过公开招拍形式出让给国有公司,国有公司再租给养殖户,养殖户拥有经营权,明确了产权,渔民们的观念也慢慢开始转变了。
“以前总觉得是自家的祖宗海,靠海吃海理所当然,现在大家科学使用海域的意识提高了。我们还在尝试海域立体分层确权,以便发挥海域整体空间价值,如海底养贝藻可以净化水体增加含氧量,中间养鱼,海面上搞文旅,走一条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路。”高泥村联村干部史笑露介绍。
在确权过程中,对于村里原有养殖户,每平方米水面每年收取租金10元,租金上交后返还给村集体;新增养殖户以每平方米40元为起拍价进行公开招标,租金的二成作为村集体管理收益,每年村集体可以保底收益50余万元。国有公司出资进行网箱绿色改造升级,使用复合环保新型材料,最高可以抵御12级台风,极大提高了养殖安全性。目前,黄避岙全乡浅海滩涂养殖用海15宗海域挂牌出让,面积608公顷。
经此改革,西沪港养殖面积缩减了20%,鱼苗成活率反而提高了15%,每平方米水面养殖利润增加到600元。
西沪港滩涂出产天然的藻类浒苔,还有海带、紫菜,被称为“西沪三宝”,有很强的固碳作用,这里有一家全国最大的浒苔加工企业,乡政府和企业团队共同对港内藻类进行了固碳量测算。
之后,2023年2月28日,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黄避岙乡落槌,拍卖“西沪三宝”一年的碳汇量,总计约2340.1吨,起拍价为每吨30元,共吸引了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与竞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每吨106元的单价、24.8万余元的总成交价竞拍成功。
2024年3月11日,象山县联合宁波产权交易中心、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在黄避岙乡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蓝碳生态碳账户,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国资产权交易机构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实现了浙江省首单“蓝碳+产权+司法”交易,并投保全国首个碳账户综合保险,让海洋碳汇“软资产”转化为海洋经济的“硬效益”。
站在可升降调节的水域大平台上远眺,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斑斓海岸艺术中心、太空舱等项目正在建设,“养殖垂钓+餐饮休闲+海洋娱乐”的全场景滨海旅游吸引更多游人来到这里体验渔趣。
漫步高泥村,共享田园里飞翔着硕大的可爱草编大黄鱼,民居古香古色,墙壁上画着五彩斑斓的鱼群,就连门牌也做成了鱼的形状。军港遗址休闲公园设计巧妙,新中式的黄鱼馆很是醒目,展陈着当地的各色农特产品,最吸睛的是可以活72小时的充氧密闭包装大黄鱼,保证快递到家时仍然活蹦乱跳,黄鱼公仔、书签、书包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在村公益养老院门廊下,老人们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聊着天,脸上是幸福恬淡的笑容。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