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这里之前,你很难想象,一个村的农业园,能有这么大气的万国走廊,高挑的廊顶竖着一排排国旗,脚下是这里离联合国总部以及其他世界地标的距离,两侧展示着每一个国家的概况,以及该国特色农产品的介绍,走廊两边,就是一个个高大上的玻璃大棚,让人不禁油然而生对设计者胸襟气魄的钦佩。
“这是我们老书记吴祖楣设计的,除了南极和北极,他都考察过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村委会委员顾雁冰指着一片桑树林说,“这就是20年多以前他从以色列考察回来以后栽植的。”2004年,湾底村成立了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举办了第一届桑果节。
有桑葚时很热闹,其他季节仍然很冷清,怎么办?为了四季都有果,陆陆续续地,草莓、芒果、木瓜、番石榴都安排上,有了现今天宫庄园数字化农业园的规模,成了集游览观光、农业科普、农事采摘、劳作研学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空间。
在草莓天瀑生产园门口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光照、土壤温湿度等数值,进入园内,上下两层的可升降草莓生产床架上,叶片油绿,花开正旺,即将迎来草莓采摘季。可别小看了这一个个大棚,应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学科。
在湾底村,“人民第一 创业万岁”八个刻在石头上的大字十分醒目,这是湾底人的行动指南,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精神密码。
村党委委员吴莉娜介绍了湾底村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前,湾底村贫困落后,全村8个自然村之间是又窄又弯的泥路,弯来弯去弯不到底,所以得名湾底村。粮食产量连年垫底,只有三家作坊式小厂,一年利润加起来不足3万元。经济薄弱、人心涣散,是个出了名的“烂眼村”。
1979年,村里提出“穷则思变”的口号,重点发展一产。吴祖楣198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1986年,湾底村启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1994年,全村1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回村。借鉴发达国家农场模式,村里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实行多元经营,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挖到第一桶金。
1993年,村里提出“创业万岁”的口号,一鼓作气发展集体经济,从创办两家作坊式五金小厂起步,天工工具有限公司、震天雨具有限公司等一家家村集体企业不断涌现,产品扩大到20大类100多种。此时全国兴起转制潮,湾底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建立村集体控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并购了4家乡办企业,集体经济由此打下扎实基础。
1998年,村里开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深加工两条腿走路,延长产业链,建成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手工具产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2001年,村党组织提出第三句口号“人民第一”,启动新农村建设,5年时间拆掉旧屋6.5万平方米,建设新村9万平方米,所有村民住进了新房子。旧村改造的同时,始建于明末清初、有300多年历史的西江古村得以妥善保留,其他7个自然村内有特色的建筑整体迁移到西江。
2004年,湾底村成立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走上了农商文旅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天宫庄园建成,南铂玫瑰园酒店开张,博物馆一条街落成,西江古村旅游带魅力四射,仅天宫庄园年接待游客就达50万人次,集体经济跨越发展,村民从此依靠流转获租金、经营赚现金、上班得薪金、入股得股金,同步实现村强民富。2011年,湾底村进一步明晰集体产权结构和收益分配机制,年村集体可用资金52%由全体村民股东享有,48%留村集体发展再生产,至今已累计发放股金分红2.13亿元。
2020年,在湾底村工作了40多年的蔡国成,接过了老吴书记的“接力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蔡书记深知,湾底村要走集体共富路,“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依靠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服务业兴家。到2023年,村经营性净资产高达12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495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万元,是全国平均的3倍多。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15项国家级荣誉、43项省级荣誉,成为著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富裕标杆村。
如今的湾底村,就像一个大公园,河水清澈,小桥横跨,绿树掩映,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民安居乐业,物质富足,精神富有。西江古村还建起鄞州非遗博物馆、宁波服装博物馆、旗袍文化馆、越窑青瓷博物馆、插花艺术馆、水墨艺术馆、明州书画院等,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共生共荣,吸引了大批游客。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