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18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在大连举行。会上,中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朝晖以“中国大豆压榨企业机遇与挑战”为题发表演讲。
中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朝晖
王朝晖认为,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未来仍将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增速放缓、原料进口依赖程度高等问题,低迷的工业利润对企业持续经营带来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状况,企业应当严守风险管理底线,深度利用期货市场为现货经营进行套期保值,同时积极应用期权等交易工具,创新交易模式,提升套保效果。随着集团化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应当积极挖掘内生动力,打造系统化竞争力,同时在行业里推行良性竞争,约束自身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塑造健康的行业发展秩序。大豆压榨企业生存在高度开放、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当中,应当树立面向未来的积极心态,拥抱时代和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做到永葆活力、基业长青。
具体来说,王朝晖认为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面临的挑战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压榨产能持续扩张,过剩现象长期维持。按剔除长期闲置产能统计,近十年来,国内年大豆压榨产能由1.2亿吨增至1.4亿吨,增幅达16.7%。但油厂平均开机率常年仅在55%-70%之间,效率不高,大量产能空置,导致行业整体难以获得持续的工业利润。
二是国内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仍比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鼓励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国内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80%以上。南、北美洲大豆分季供应中国,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三是运距远、耗时长,物流偶发不畅引发短期行情突变。大豆装港卸港的运行效率偶发延宕,内陆运输和跨越大洋的长途海运也伴随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四是供应增加背景下,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变化导致油粕需求增速放缓。
五是豆粕性价比不高,杂粕替代冲击市场。性价比成为饲用蛋白原料选择的重要依据,高价豆粕导致原有市场份量受到冲击,杂粕在各种料型中的应用得到推广,有需求增加的潜力。
六是豆油在包装油中的份额趋弱,品牌溢价率下降。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小包装食用油结构当中大豆油和调和油的占比呈现下滑趋势,风味油脂受消费者青睐程度增加。中包装大豆油销量进入瓶颈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机遇往往与挑战相伴而生。面对诸多挑战,王朝晖认为行业也面临5大机遇。
一是行业整合持续推进。大豆压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前十大集团压榨量所占份额由2014年的68%,提升至2023年的84%,增幅高达16个百分点。产能整合将有利于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从业秩序,增强自律意识,从而促进集团企业更好地创造规模效益。
二是国内人均蛋白和油脂需求保持正增长。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饮食结构持续完善,我国人均蛋白和油脂需求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并且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这将有利于油粕需求在存量市场里获得内生增长动力。
三是扩大出口,产品升级,豆粕积极探寻出路。发酵豆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对豆粕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可有效降解抗营养因子,同时益生菌发酵产生大量活性代谢产物和菌体蛋白,有效改善豆粕营养,提高饲用价值。2023年全国发酵豆粕需求量达98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3%,未来也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四是全球生柴产量稳步增加,有望成为植物油新的需求增长动力。2024年全球生物质柴油产量较2023年增加约8%,对比2022年10%和2023年12%的增幅来看,2024年生柴产量增速虽有所放缓,绝对量上依然相对可观。分国别来看,美国、巴西、印尼的生柴产量表现最为强势,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政策对需求的支撑,这三个国家的生柴产量增量占到了全球增量的90%,未来也需要保持重点关注。
五是可用金融工具日渐丰富,交易模式不断创新。国内油脂油料品种,除菜籽外均实现期权配套,极大地丰富了各类市场参与者的工具箱,推动了交易模式的创新应用。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国内期货市场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各品种参与者多元化趋势增强,期货盘面定价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张缘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