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乡治 详情

新老村民治村记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唐中慧
  • 作者:朱海洋
  • 2024-11-26 09:02:46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立秋虽过,浙江的高温却未离场。在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工人们趁着枯水期对里山溪进行拓宽加固。老村民余晓明和新村民张海江跳到河床上,跟施工方沟通方案,他俩是村里派来的“义务监工”。

为河道拓宽加固这事,青山村前不久专门开了场议事会。五年前村里创设了议事会这项载体,平均每月一场,不搞形式化,有内容讨论就加场,没有内容就顺延。所议之题要么来自微信公众号留言,要么老村民提,要么新村民说,来去自由,长短皆宜。若一场议不完,那就反复议。

缘于一个水源保护地项目,西北汉子张海江9年前来到青山村,后来就留在了村里。慢慢地,如同磁铁效应,关注公益可持续、艺术设计、传统手工艺的个人和团队纷至沓来,青山村每年还会吸引不少国内外设计师驻地创作。他们的到来,让曾经僻静的小山村渐渐“苏醒”,也让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

这些新村民来自天南海北,他们租住村民的房子,生活、创业都在村里,语言不通、习俗各异,怎样让他们与村庄相融,尤其是参与乡村治理,实现新老村民的交融?2019年,区镇两级政府因势利导,将一众新村民组织起来,成立“青山同心荟”,张海江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青山村上次议事会议的河岸边水杉的去留问题,就是余晓明提出来的。这些年,在新村民的耳濡目染下,老村民们也愈发关注生态环保,就连生活习惯都改变了不少。这不,河道要拓宽,30多棵水杉得砍,最久的已种下几十年,一伐了之着实可惜。

水杉能不能留?该怎么留?议题一抛出,10多位新老村民齐响应,会场还有镇村干部和施工方。大家开门见山,目标一致,自然不会面红耳赤。最后讨论决定,为了防汛安全,实在得砍的水杉只能割爱,可以保留的进行加固,防止因河水冲刷而倾倒,日后两岸再补种些景观树。余晓明和张海江自告奋勇,出任“监工”,各方满意而归。

余杭区素来鼓励引导基层“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眼下,随着不少青年返乡、入乡,该区不断构建新载体和新平台,让他们充分参与乡村治理。已举办了数十场的议事会,是青山村的其中一计。平日里,该村更多采取年轻人喜欢的篝火晚会、露营会、小沙龙等形式,拉近新老村民之间的距离。

“95后”郑煜是“青山同心荟”的活跃分子之一,因是邻村的返乡青年,故而更多负责张罗组织议事会。他发现,如今年轻人组织聚会,前来参与的老村民越来越多;村民间、游客间出现矛盾纠纷,年轻人站出来调解的也越来越多。

家长里短的事,本就错综复杂。今年,黄湖镇创新推出了一个AI工具,取名“黄湖AI谐调”,帮助调解员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案例分析。年轻人头脑活络,对新鲜事物玩得溜,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前不久,有村民打围墙,邻里之间为该留多少滴水距离闹得不可开交,还因此报了警。调解员到场后,把问题输入“黄湖AI谐调”,立马跳出参考答案,摆道理、出方案,两家很快握手言和。

黄湖镇党委副书记钱俊认为,运用AI信息技术助力基层调解,关键还得靠这帮年轻人。接下来,镇里拟建设“青山民意社”,持续对定居在村里一定时间的人员举办“入村礼”、颁发“村民证”,赋予其参加公共事务讨论等更多权利,探索社群治村新模式,进一步培育社会共治力量。

据了解,得益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及探索群防群治、群策群力,2024年以来,黄湖镇的信访量持续维持在低位,报警量同比下降22%,诉讼案件量同比下降了23%。令人欣喜的是,于润物细无声中,在青山村一带,新老村民之间的界线正逐渐模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