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如何开启一趟高速的育秧“旅程”?在湖南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建立的南方智能育秧苗中心,科技赋能让育秧成为一项高效、简易的作业。
从自动化供盘、播种、覆土开始,种子首先得搭上秧盘“快车”,随后沿着轨道被运往催芽密室,经过催芽的秧盘再次出发,根据不同需求被送往旱地育秧区、循环架育秧区或大棚育秧区,阶段性完成这趟高速而平稳的育秧之旅。
高速育秧流水线可以实现自动化供盘、播种、覆土、码垛等工序。
育秧流水线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运转,得益于流水线上所安装的31个传感器,在运转的过程中,它们可以实时感知每一个关键部位的状态,进而发出一个个精准的指令。“高速育秧流水线每1.8秒就能制作1个秧盘,在3个人平均工作8小时的情况下,一天制作的秧盘就能满足500到600亩大田的秧苗需求。”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菲说。
育秧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是减轻了农民种田的辛劳,实际上是触动了“蝴蝶效应”,最终有助于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相比传统‘看天吃饭’的大田育秧,智能育秧能有效调控育秧时间,3月10日左右开始育秧,4月中上旬就能插秧,通过提前插秧时间,农民可以选择生长期更长、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实现粮食的稳产增收。”益阳市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刘亮说。
实际上,智能育秧苗中心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除了育秧,工厂还可以充分利用闲置时间开展果蔬育苗,提供代育秧苗服务,甚至利用育秧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据介绍,目前这一整套模式已在全国40多个集中育秧设施基地得到应用,单季可服务大田面积超5000亩。
智能育秧苗中心利用冬季闲置期提供代育果蔬苗服务。
育秧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农业机械的普及,“科技+耕种管收”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常态。
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记者看到了众多“本领高强”的农业装备,像是自动种子分选机、马铃薯专用种子编织机、瓜类智能考种机等等,其中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在语音指令下实现前进、原地转弯等动作,同时可搭载多种农具,满足耕作、播种、施肥、收割等多种作业需求。
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
随后在东湖路试验田,记者更是看到了秧苗如何“飞上天”。在智能自序抛秧机的操作下,一株株嫩绿的秧苗随风力被快速抛出,眨眼间就插满了一大片田地。“这款机器的优势是风力可控、下秧可调,每小时可以完成插秧25亩左右。”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明说。
插秧有了好帮手,收割当然也少不了。再生稻收获机基于再生稻的生长习性,即头季收割后还有再生季,为避免影响水稻后续生长,收割台特别设计为宽幅型号,尽量减少农机往返次数,履带设计为窄履带,降低直行碾压率,收割后的秸秆还能及时进行粉碎抛洒处理,避免破坏再生稻的生长环境。“目前第三代再生稻收获机的直行碾压率经实测已降至17%以下,在湖南、湖北、浙江等地的示范推广应用达到10万亩以上。”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工作人员李辉说。
再生稻收获机。
除了有形的农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来优化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智慧农业,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由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研发的农作物病害识别大模型,可以根据上传图片即时分析农作物的病害信息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助力农民种田无忧。而柔性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则可以通过植物分泌的水分快速获取植物的健康参数,实时管理植物的生长情况。
工作人员进行科研试验。
2023年,湖南省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通过大力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湖南正稳步实现从“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吃饭”的飞跃,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崭新路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 刘梓宪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