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一定要保障,不能砸了我们红岩土货的招牌。”近日,在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红岩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庆精心挑选着村民送来的腊肉、莲藕等土货。
临近年终,腊肉、大米、莲藕、花生等农产品迎来销售旺季。“家人们,我手中的腊肉,用的是我们自己饲养的生猪,采用柴火熏制,肉质紧实,味道巴适……”红岩村的“坝坝直播间”非常热闹,来自安徽、北京、广东等地的消费者不断下单。一场直播下来,1000余件腊肉等农特产品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每一笔订单我们都会及时跟进,足量、准时发货,确保产品尽早送达消费者手中。”话语间,张庆熟练地将农产品打包,整齐地放置在一旁等待邮车上门取货。
“坝坝直播间”是张庆主导搭建起来的乡村直播平台,在当地助农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庆是綦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负责新媒体运营。三年前,被选派到三角镇中坝村当驻村工作队员。
中坝村深处大山,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丰饶的土特产资源。但又因山川阻隔,山高路远,出行不便。“以前村民都是肩挑背扛到场镇摆摊卖农产品,费时费力还赚不到几个钱。”张庆说。
怎样让土货“飞”出山?凭借着专业优势,张庆想到了直播带货。但村民却并不认可,“搞啥直播,你们几个村干部,是不是又想在我们身上捞一笔?我不信坐在屋头就能把东西卖出去!”
讲不通,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张庆和村干部一起试播,没想到效果意外地好,一小时销售100多单农产品,这才成功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从购设备、建阵地、搭平台、立制度、育主播、通物流……在田间地头,张庆一点点搭建起乡村直播间。2021年,中坝村“坝坝直播间”首秀,一小时获得2093人观看,点赞超2.5万人次,销售中坝土货4万多元,实现直播“开门红”。
“往年苞谷卖得慢又卖不起价,价格低的时候只能卖四五角一斤,搞了直播后,来买苞谷的人多了,价格也提高了三四倍。”村民黄永春尝到了直播的甜头,还主动报名成为了直播间的常驻主播。
为了提高农特产品的品质,张庆将“散、零、多”的农产品,策划包装成“中坝好物”品牌;鼓励村干部直播与观众互动,宣讲党的政策,也成为直播间的差异化;农民从“会种”到“会卖”“会播”,解决了中坝村资源匮乏、产业落后、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培育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
去年6月,结束了中坝村的两年驻村生活,张庆又主动请缨前往红岩村继续驻村,并把“坝坝直播间”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红岩。做视频、教直播、搞策划,张庆带着村干部一起干,很快就把直播间搭建起来。
“村干部、村民都是我们的主播。花生熟了,我们就到地里直播收花生;柑橘熟了,我们就播采摘。接地气的直播方式,很受欢迎,上架的产品很快就能卖完。”张庆说。
截至目前,中坝村、红岩村的“坝坝直播间”已开展直播200余场,培育出本土主播50余人,带动中坝村、红岩村就业超300人次,累计销售农产品70余吨,为集体经济创造经营性收入超200万元。
“坝坝直播间”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还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利器。“依托直播平台,我们与在外乡亲一起拉家常,用大家听得懂、能明白的语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讲解群众密切关注的医保、社保、低保等政策,让乡亲们的心热起来、关系近起来,将党群干群的心与乡村振兴紧紧凝聚在一起。”张庆说。
由于红岩村位于綦江区老瀛山景区,张庆还通过“坝坝直播间”,宣传推介丹霞地貌、老瀛如来、恐龙足迹化石群等景观,吸引网友前来打卡,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目前,该村已经发展农家乐12家。
驻村三年多,张庆深知一人之力是有限的,只有做好传帮带,培养人才,抱团发展,这样乡村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下一步,我将深耕直播带货赛道,助力打造更多的乡村直播间,培育电商新农人,推动直播间成为群众的致富车间,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张庆说。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