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天津:智能设备助力海水养殖提质增效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林单丹
  • 2024-11-30 21:54:20

地处渤海海湾的天津,有着众多都市海水养殖企业。在天津一家海水养殖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组专注于海水养殖的智能设备正在高效运行,为养殖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为都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津的海水养殖企业一度面临着管道老化、水质监测不准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不少企业主动与天津高校科研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改造,部分企业成功实现了管道的全面升级,并引入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盐度、pH值、氨氮等,确保水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于学权表示。

早在2019年,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养殖岗位科学家、天津市海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物联网岗位专家、天津农学院田云臣教授及其团队就已经推出了水质监测的初代产品,应用于天津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相比那时,现在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使用的已经是经过3代升级的设备了。这些设备不仅更加精准、稳定,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田云臣教授回忆道:“最初,循环水监测控制的概念还未被广泛接受。当时,传感器主要是进口的,价格较高,而且多组循环水需要多个传感器。另外,传感器长时间放在水里会附着杂质。团队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开展研究,旨在解决传感器附着和多路循环水水质监测的问题。”

在新型智能化设备的助力下,这家养殖企业实现了养殖过程的半自动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自动投喂、自动分级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显著提升了鱼的品质和价格。于学权表示,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的应用,让他们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田教授团队的智能水产养殖项目中,采取了独特的4组循环水轮流监测方案,并加入了超声波清洗功能,显著降低了水质监测物联网的成本、有效解决了传感器附着的问题。同时,他们还在国内首次将循环水系统纳入了物联网,实现了水位、水压、流量、流速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为后续的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像活泼好动的石斑鱼,我们就会设计‘定点’投喂的机器人线路;像不爱动的半滑舌鳎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躺平’我们会设计‘转圈’投喂,让它们不多动也能吃饱。”天津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崔智明指着在养殖池上方的投喂机器人介绍道,这个机器人就是在田教授指导下他的作品。

如今,田云臣教授及其团队在投喂、清洗等环节上又进行了一些技术升级。他们更注重从养殖阶段出发,研究哪些设备和装置可以替代人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并解决安全隐患。为此,他们研发了两套装备,成功实现了养殖阶段机组设备的全程机械化。这些设备的引入,使得养殖过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成本。

此外,他们还在研究鱼的自动分级技术,通过机器视觉自动估测石斑鱼的全长、体长、体宽、体厚等表型数据和体重,并据此进行分级,以提高价格。目前,他们已经解决了核心技术问题,下一步就是制作装备,实现自动分级。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田云臣教授表示:“目前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全程无人化,但关键环节已经实现了机器替代人。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水产养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成本和劳动强度。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

目前,天津高校在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的创新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效益,还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天津为代表的都市水产养殖地区也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时代。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