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广西北海:激活蓝色引擎 打造向海经济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阮蓓
  • 2024-12-03 16:25:23

北海是广西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近年来,该市通过绿色生态养殖与科技创新,不断激活蓝色引擎,打造向海经济。2023年,北海市水产养殖企业19377家,养殖面积58.06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85.5万吨,排广西第一位。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北海市探索出生态与生产相结合的渔业新模式。位于北海银滩南部海域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该示范区已完成315公顷的用海面积,成功投放3176座人工鱼礁,有效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此外,北海市还积极推动广西精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采用先进生态修复技术,致力于海洋资源的增殖保护,为全国海洋牧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经验。

小棚对虾养殖基地工人正在投喂对虾。邓蕾雅 摄

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其中工厂化养殖和小棚养殖等现代化养殖方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研发出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工厂化养殖提升对虾产量和品质,确保每一只对虾生长环境都处于最佳状态。”广西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柏翰介绍说,预计第一期项目完工后,公司年产300吨对虾,产值可达1500万元。

在支持保障方面,北海市政府积极推动养殖技术的革新和设施设备的完善,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鼓励养殖企业和渔民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近几年全市小棚对虾养殖模式实现快速发展,养殖面积达1.6万多张,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已成为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同时,北海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管理模式的升级,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渔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实现资源精准管理。创新渔光互补技术模式,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设施渔业,实现从传统的近海养殖向高效、环保、精细化的方向转型。据统计,目前,北海市涉及水产品加工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已聚集了国内约60%的虾滑产业工厂,虾滑产量居全国首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