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程翔家庭农场实验室。连接电脑显示大屏的显微镜前,杨镇通正一丝不苟地观察白绒山羊精子:活力高于85%的成功保留,低于85%的淘汰。杨镇通神情专注,动作熟练。他把活力合格的白绒山羊精子,用原有的稀释液加入到由羊奶和蛋黄科学配制的稀释液里,然后耐心细致地进行冷冻。冻精杯温度从常温降到0摄氏度,再降到零下5摄氏度、零下100摄氏度,然后瞬间降到零下196摄氏度,再放入冻精专用液氮罐。完成了这些操作流程,杨镇通才缓缓舒一口气。
其实,杨镇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014年,杨镇通建起了种养结合的程翔家庭农场,主要开展现代高品质白绒山羊的综合繁殖培育,以高质量种质服务群众。但种公羊的黄金年限是5至8年,很难满足周边群众养殖的需求。
“2022年,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榆阳区‘头雁’培训,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决定用高科技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白绒山羊品种,节省高价购买种羊的费用,带动一片、致富一方。”杨镇通朴实地说。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杨镇通的程翔家庭农场成立了“头雁”专家工作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在程翔家庭农场回访指导
“头雁”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教授,多次到程翔家庭农场回访,帮扶杨镇通做产业规划,提升技术。在罗军的指导下,杨镇通先后购进了冻精储存液氮罐、B超机、可视输精枪、冻精解冻杯、冻精运输罐、冻精恒温袋、冻精专用冰箱、四代输精枪、扩阴器、水浴锅、高温消毒锅、专用消毒机和采精设备等40多台(件),建成白绒山羊冻精生产基地,如同设备齐全的“羊妈妈医院。”
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杨镇通了如指掌,“这些都是高精端仪器。如B超机可以检测到羊的预产期,技术上可以让一圈羊统一发情,一次性完成人工授精,效率高,成本低,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程翔家庭农场白绒山羊
榆林市榆阳区是全国畜牧大区,今年以来正巩固提质200万只白绒山羊养殖产业。有了技术,有了设备,“头雁”杨镇通积极主动联系周边养殖户,开展服务、咨询和培训,帮助养殖户管理,免费上门为养殖户提供白绒山羊的优质种源,为全区白绒山羊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头和引领作用。
“这几年‘联农带农’共签约300多户农户,每户年收益达到了10万元以上,产业年总收益达到了3000多万元。白绒山羊养殖业已成为榆阳区的优势产业,是养殖致富的主要渠道。”杨镇通说。
罗军教授(右)在技术指导中
2024年9月8日,罗军教授再次到程翔家庭农场回访指导,当看到杨镇通在技术提升和产业带动方面的成效时,微笑着赞扬说:“你现在是羊专家了!”
杨镇通,实现了从农民到“玩转”显微镜羊专家的嬗变。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榆林市榆阳区校地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先后建立5个“头雁”专家工作站,由40多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导师团开展产业技术帮扶指导。
目前,榆阳区第一二期97名“头雁”已结业,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产一线大显身手;第三四期103名“头雁”,正在如火如荼地培育过程中。杨镇通是榆阳区第一期“头雁”学员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头雁”项目培育实施中“产学研”结合,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构建了“321+N”西农“头雁”培育模式,为全国“头雁”培育树立了标杆。
“头雁”领航,“雁阵”齐飞。三年多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承担了陕西、贵州、甘肃、山西、安徽、青海、新疆等7省(区、市)“头雁”培育任务,培训了3900名“头雁”,和杨镇通一样,为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着带头引领作用。
作者:汪月琴 王婕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