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市场上,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是与鹅肝、松露并列为“世界三大珍馐”的顶级美味。然而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全世界最大鱼子酱产地不在国外,竟在浙江省衢州市,当地鱼子酱年产量已超过200吨,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69%,份额约占全球市场供应总量的1/3。
在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这里的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着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达氏鲟等多个品种,共10余万尾。十多年前,衢州市充分依托乌溪江优质的冷水资源,引进了龙头企业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龙科技”),在柯城区石室乡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鲟鱼加工中心。
“我们一般说的鱼子酱,由鲟鱼鱼卵制作而成。鱼子酱没有品牌之说,只有级别和品质之分。”鲟龙科技总经理夏永涛介绍,符合鱼子酱生产标准的鲟鱼至少要养7年,顶级欧洲鳇需要养殖20年。而且鲟鱼对于养殖环境要求高,得是冷水,水温12-23摄氏度是比较合适的。
夏永涛坦言,养殖周期长,加工生产条件苛刻,这就是鱼子酱价格贵的主要原因。要人工养殖鲟鱼,量产鱼子酱,就得攻克这两大主要难关。这也是鲟龙科技落户衢州的主要原因——衢州乌溪江畔,水质一流、水量充足,并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0-25摄氏度。
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探索鲟鱼产业新质生产力,走进鲟龙科技的智慧渔业智能驾驶舱,能够直观地看到养殖水体的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一系列重要影响因素的实时数据,发现异常进行报警。
智慧渔场水产养殖平台。方堃 摄
据悉,鲟龙科技2023年获得了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支持,正在开展养殖基地的数字化全面改造,将通过交叉领域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升,为水产养殖这个传统行业寻找新的产业发展前景。
“具体包括在线水质检测、自动投饵等多项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通过数据驾驶舱,可以实现在办公室里养鱼。”鲟龙科技研究院研发员李裕强介绍,今年底,即将改造建成的数字渔场是传统渔业融合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智慧渔业。
夏永涛回忆,2006年中国鱼子酱初出国门时,欧美市场的态度是怀疑和拒绝。随着中国养殖业的科技化创新,产自浙江衢州的鱼子酱凭借优质的品质逐渐获得国际市场认可,不仅登上了德国汉莎航空的头等舱,还亮相奥斯卡晚宴。目前中国的鱼子酱已经出口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4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
衢州产鱼子酱。方堃 摄
衢州本无鲟鱼,更无鱼子酱产业。随着这家龙头企业落户,也带动当地更多人走向富裕的道路。2014年之前,柯城区石室乡石室村村民方琴是一名家庭主妇,只有丈夫在外工作挣钱,一家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一个月500块钱生活费,烧菜都不敢多放一点油,朋友来家里串门,生怕她们留下来吃饭。”方琴说,来到鲟龙科技上班后,在家门口一年能挣到10万元左右,不仅可以给自己买衣服、给孩子买玩具,还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
据介绍,当地积极培育鲟鱼产业链,出台针对鲟鱼产业的详细规划布局。2023年,衢州市柯城区鲟鱼产业链总产值已达5亿元以上,带动周围80多户农户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