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甘肃宕昌:学用“千万工程” 擦亮和美乡村建设“特”“优”品牌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原红莹
  • 作者:刘治学 王晓勇
  • 2024-12-16 20:53:2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多次召开的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强调要学习贯彻、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久久为功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春风劲吹满目新,乡村振兴正当时。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宕昌这片广袤土地上,许多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身”旅游村、康养村、产业村、和美村、富裕村,更有众多乡村提笔续写新篇章,奋力擘画新蓝图,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以“千万工程”引路,看宕昌乡村千变万化,一幅幅斑斓壮锦徐徐展开……

向“美”而行,治理人居环境

7月中旬,贾河乡大堡子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绿意浓浓,花桥、田园、山水、步道、鲜花、民居、相互映衬,构成独特的乡村旅游场景。打秋千、跳蹦床,孩子们玩儿得开心。赏花园、游广场、采摘瓜果,亲身体会农耕文化、感知劳动之乐、自然之美。一批批乡村人才走进大堡子村,在县人才实训基地观摩学习……昔日的大堡子村经历了生态脆弱的不堪,经历了人往外地跑、生活没着落的窘境,发展乡村旅游后实现华丽蝶变。在新城子藏族乡,新坪村按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的要求,依托村内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实施示范村建设,新建公用停车场、休闲步道,建造凉亭桌椅,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草坪,打造水景观,增加健身器材、排水系统网改造、村居墙体彩绘等。

美丽宜居乡村环境是乡亲们心之所向。宕昌县印发《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13个。以“和美”为目标,以“九改”为抓手,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和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紧抓卫生保洁、院落整治、垃圾分类等重点环节,加强道路边沟、田地果园等重点对象治理……村容村貌美起来了,乡村环境好起来了,村民的幸福感更强了。

全县累计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54个,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39个,官亭镇王家村、新城子藏族乡岳藏甫村等2个村入选省级“和美乡村”,理川镇绿园村、两河口镇两河口村入选市级“和美乡村”,贾河乡大堡子村等31村新晋入群发展乡村旅游。

从“富”出发,发展特优农业

小黄花大产业。7月中旬开始,宕昌县从南到北的万亩油菜花依次开放,将广袤的田野装扮得金光灿灿、生机盎然。在贾河乡,滩子村迎来一年一度的千亩油菜花生态观光季活动,当地立足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实际,在旅游公路沿线,推广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经济价值的千亩油菜,形成高附加值的现代乡村和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旅游化”路径。

宕昌农业发展出路在“特”与“优”。今年,宕昌发展蔬菜3.5万亩,在理川、韩院等地发展食用菌420万棒,在庞家、城关、八力等地发展规模化养殖,畜禽存栏170万头(只),示范建设南河中蜂养殖基地,全县发展养蜂7.9万群。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优农业,打造更多的“药材村”“木耳乡”“树莓镇”等专业镇、专业村。重点支持哈达铺、官亭、南阳、理川等5个乡镇打造特优农业专业镇,启动建设10个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村。

清晨,走进宕昌县拉路梁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层层梯田里,机声隆隆,人头攒动,药农们正忙着采挖、收获党参、大黄、党参、当归、羌活等各类中药材,到处都呈现着繁忙的丰收景象。微风吹过,阵阵药香沁人心脾,药农脸上都是丰收的喜悦。

延链条、促集聚、打品牌。宕昌县发挥好电子商务中心和各类商贸出口平台作用,加快完成哈达铺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坚定不移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以企业集中促产业强链、以要素整合促科技创新、以数量规模促质效提升、以制度创新促转型升级,全力构建深度耦合的链主带动模式,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更加鲜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集“绿”发力,推进绿色发展

近年来,宕昌县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坚持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两手抓,将紧邻官鹅沟大景区的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新路。

坚持生态立县,突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生态底色愈发靓丽。完成25条河流河湖岸线保护利用划界和19条县级河流“一河一策”制定,疏浚河道25.8公里。全面落实林长制,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个,实施荒山造林1.11万亩,义务植树112万株,退耕还林2万亩,林草退化修复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21%,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实施贾河乡崖寺沟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15平方公里,相宜水景、广场公园、自然风光成为远近游客的“打卡地”。官鹅沟大景区创建为第一批甘肃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市级水电站综合评估、各级督查反馈的83个问题压茬推进整改,生态立县效益充分彰显。

以国道212线和省道209、329、226线及县乡路为经络,建设生态长廊298公里,栽植樱花、红叶李、云杉等苗木6万株,覆土种植花草,绿化美化2.1万亩。夏秋时节,一路花香,一路芬芳。驰行于山乡之间,满目的花草芳香让人幸福满满。

盯“融”出招,推进城乡融合

新城子藏族乡岳藏族甫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主动融入全县文旅康养经济圈,依托地理优势、自然风光,不断丰富生态休闲产业新业态。城关镇立界村地处官鹅沟大景区,近年来,立界村立足资源禀赋,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多方协调、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资金1146万元,全面完善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整治,以农家乐改造提升奖补为契机,动员群众全面完善提升农家乐内部接待档次和水平,并建成了集党群服务、游客接待于一体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极大提升了全村旅游接待能力。立界村入选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在哈达铺地区,宕昌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保护、管理、挖掘、利用、传承”的工作方针,坚持“一镇、一馆、一街、一路、一村、一基地、一园区、多节点”的发展思路,通过项目支撑补短板、精准投资促完善、文化重塑增内涵、街景重构提品质、业态重置强吸引、园区带动助增收、串点连线塑品牌,积极构建以哈达铺镇为核心,带动阿坞、南河、理川、八力、庞家、木耳等乡镇,以实施“红色旅游+”十个融合措施为重点,聚力打造具有宕昌特色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拓宽文旅融合发展业态,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是个大课题。宕昌县立足资源型地区实际,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宕昌特色、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汇“文”聚智,振兴乡村文化

4月25日,“放歌官鹅·畅享宕昌”原创歌曲演唱会在宕昌县体育中心开唱。近20首歌唱宕昌的原创歌曲在著名歌手的演绎下,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热辣滚烫的视听盛宴,由此引发的《娥嫚》广场舞席卷乡村广场。8月16日下午,在城区新建的滨江大道上,宕昌县哈达铺老战士艺术团携同羌韵乐艺术团成员倾情演出文化惠民节目,为三伏天人们送去阵阵凉风。艺术团由当地退休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组成,他(她)们热爱文艺、热爱公益事业,农闲时编排以农村、红歌为主题的节目。组建藏羌演艺公司、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两个艺术团、16个健身队(广场舞),经常深入农村为群众义务演出,大阵容、大场景、大制作的文化盛宴,受到城乡居民群众的热捧,也将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推向高潮。

新时代农民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宕昌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有效拓展文明实践服务面。深化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时代新人。持续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推广“村晚”“村BA”活动,免费送戏下乡演出500场次以上。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铸精神文明之魂,积分制、“民事直说”“民情面对面”等务实管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古羌大地。

生态治理进行曲,绿色发展说明书,乡村振兴路线图,城乡统筹启示录。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宕昌做好“三农”工作大文章,必将在新征程上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刘治学 王晓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