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辣子树的希望亮堂堂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刘久锋 殷选择
  • 2024-12-19 16:16:31

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青翠山峦,悬挂在崖壁上的通村公路,朴实又勤劳的苗族同胞,村小学里欢声笑语的小孩,夜色中宁静而清新的阵阵微风……这些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辣子树村的一幕幕,渐次嵌入我的记忆深处。

公安部派驻普安县兴中镇辣子树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张文熙(左二)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

时光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距离我第一次去到辣子树村已经六年了。这次一早进村,穿过雾气缭绕的“村村通”和“组组通”,大约九点钟到达村委会,公安部派驻的第三批第一书记张文熙却没在办公室。拨通电话,才知他已前往村里最远的寨子——与六盘水市盘州市保基乡交界的田边寨。

田边寨,山高而谷深,一栋栋小楼就像挂在半山腰上。我打开导航,紧随而去,想看看张文熙的工作日常。进了寨子,远远就见他与村民们扎在一堆。近前一看,是在召开一场“院坝会”,正议着公安部前期援建的砂糖橘园冬季管护。

我随手摘了一个村民采收时放弃的“次品”,初冬时节的橘子红彤彤的,放两瓣果肉到嘴里,轻轻一嚼,酸甜可口的汁水瞬间征服味蕾,像极了辣子树人现在的生活……

初到辣子树村,是2019年7月,在公安部派驻的第一任第一书记李建华任上。彼时村子是省级深度贫困村,14个村民组以石山和半石山居多,人均耕地仅0.65亩,有贫困户132户584人。扶贫,是李建华的头等大事。

为了方便工作,李建华自己买了一辆车。车子攀爬在陡峭而逼仄的村道上,轰轰直叫。对面来了一辆车,他赶紧收起后视镜,探起身子盯着车头,小心翼翼地拨着方向盘。车轮卡着道旁的路基,两车勉强能同时通过。如此情景,我亦终生难忘。

那是我与同事结束在辣子树村工作后离开,轿车沿着挂壁村道下坡,怎料迎面突然来了一辆货车。在试着会车的瞬间,货车右侧挂着山石,轿车右侧擦到了防护栏,各自报了保险处理。事后我与同事感慨万千:要是没有防护栏,我俩怕是连人带车“下了山”!不过,如今的辣子树村,连接山里山外的公路已有四条,条条都是水泥路,车辆进出村里都已有了更多或更好的选择。

言归正传。辣子树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道路依山而建,狭窄多弯,就如堆在山间的“猪大肠”。交通条件欠佳,加上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想要脱贫并非易事。

着眼造血,五黑鸡成为首选。五黑鸡是当地特产,因毛皮肉骨血俱黑而得名,脂肪含量低。李建华看到全身乌黑发亮的五黑鸡漫山遍野撒欢跑,心想:有戏、能成!

当时,李建华向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申请建设经费140万元,在100多亩的山谷林地建好60个鸡舍,首批投入6000羽鸡苗,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开展养殖和经营。

为了打响品牌,李建华申请注册了“濮越乌金鸡”的商标,请专家精算利润,进行销售包装,通过市场化运营,借助公安部协调的优势资源,辣子树村的乌金鸡供不应求。到了当年年底,鸡苗收益达30万元,85户贫困户参与分红。

而在辣子树村田边寨组和丫口组,因人员大都外出务工,百余亩土地一直闲置着,几近荒废。李建华请来专家综合评估后,决定组织群众种植金秋砂糖橘。

施工经费不够,李建华只能求助“娘家”。公安部反恐怖局一天捐了8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如今,一块展示着“金秋砂糖桔生态园公安部反恐怖局、第三研究所共同捐赠”字样的牌子立在果园里,也立在了村民们的心坎上。

我记得贫困户陶光明说过的一句话:“公安部的帮扶让我放下了顾虑,跟着他们干,致富不是难事。”

在驻村的日子里,李建华还向公安部申请协调投入13万元,种下了20亩滇黄精,覆盖25户贫困户123人,实现了与乌金鸡产业的优势互补。为19户贫困户建了宽敞明亮的水泥房,为村小学修建了50米的图书长廊、扩建了食堂、组建了清洁队,带动村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一起“脱贫”。

2020年,辣子树村顺利脱贫摘帽,李建华不禁感叹:“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2021年9月1日,公安部派驻辣子树村第二任第一书记祁聪到任,也是李建华离开的时候。

接过前任的担子,辣子树村依然薄弱的产业基础,让祁聪陷入沉思。清晨,薄雾笼罩下的辣子树村仿佛画中的世界,宁静而祥和。几名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的妇女正在村广场上拍摄短视频。色彩艳丽,花纹繁复的苗族服饰引起了祁聪的注意。

在一番走访后,祁聪发现苗族妇女身着的刺绣服装精美、价格贵且销路好,于是萌生了开办刺绣厂的念头。

祁聪一边争取帮扶资金,一边寻找合作伙伴,考察项目、找技术能手、选厂址、谈合作、招员工、搞培训……最终在辣子树村闲置的原村小学建起了刺绣厂。

公安部派驻普安县兴中镇辣子树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张文熙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

我有幸见证了刺绣厂从筹备到生产的全过程。那时,辣子树村苗族妇女杨四妹就是一个典型。她是第一批经过培训上岗的“绣娘”之一,仅仅用了几个月就成了熟练工,每月保底工资三千元以上,还能就近照顾孩子和老人。

刺绣厂的开办一下子带动了20多人稳定就业,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后,祁聪又打起了“新算盘”。他发现腊肉市场价格稳定、销量有保证,于是想通过肉类加工产业带动辣子树村的生猪养殖,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

于是,祁聪一边筹措帮扶资金,一边寻找有腊肉加工厂经营管理和电商销售经验的能人合作。最终,在公安部帮扶资金支持下,腊肉加工厂项目正式投产运营。

祁聪组织村里与腊肉加工厂协商,向村民承诺:若是猪肉价格高就按市场价收购,如果市场价低,就按每斤10元的保底价格收购。这样一来,村民吃了“定心丸”。

我去过腊肉加工厂几次,那儿有16间烟熏厂房,2022年12月投产以来,约有60%的生猪来源于辣子树村村民养殖,除去厂里的成本和利润,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元。

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祁聪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扶志又扶智。依山而建的辣子树小学,并排的两栋教学楼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青山掩映下格外鲜艳。

苗族老师杨应素对学校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建校时只有几间瓦房,后来才新建了教学楼。在公安部帮扶下,不但有了篮球场、图书长廊,还新建了足球场。

早前,辣子树小学两次获得普安县校园男子足球赛冠军。外出比赛获胜后,孩子们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足球场?”孩子们的问题深深触动了祁聪。

祁聪主动向上级部门争取援建校园足球场项目和资金,新建的足球场不但有了围挡,还安装了夜间照明设备,只要孩子们喜欢,随时都可以到学校踢球。

在祁聪看来,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无疑是最好的帮扶。他又联系爱心人士帮扶特殊家庭学生,争取资金给村里的在校大学生发放助学补贴,组织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学生走出去,到杭州、北京、厦门等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就这样一桩一件地做,辣子树村平整的硬化路面、统一的太阳能路灯、新建的房舍、整洁的环境,很难让人联系到曾经的深度贫困面貌。而今,孩子们见到祁聪追着喊“祁叔叔好”、劳作的村民热情地邀他到家里坐坐的画面,历历在目。

一晃眼,时间就划到了2024年1月,祁聪告别了他的任期,公安部派来的第三任第一书记张文熙接力,他给自己立下誓言:驻村更助村,真心换振兴。

驻村帮扶,在守成与创新之间,张文熙思考最多的是:我能给村里注入什么、带来什么、助力什么?他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对症下药。

公安部援建运营的辣子树村腊肉加工厂手续证照齐全,品质有保证,年产销腊肉3万余斤。

乌金鸡项目,原来的土地租赁即将到期,原林地拥有人提高了租金。张文熙组织干部重新优选新的林地10亩,租赁5年,距离腊肉厂、刺绣厂较近,形成“产业中心”。

这几天,张文熙与承包经营能人紧锣密鼓推进钢制鸡舍建设。“我的目标是让乌金鸡项目在数年内不再有大的变动。”张文熙说,要在市场拓展和林地经济新模式上下功夫,和能人一起提升乌金鸡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虽然新的鸡舍尚未完工,但乌金鸡销售没断档。“大家好,我一个人挑战吃一只鸡给你们看……”本地网红“小红妹”直播在线,直播间就建在林下鸡舍的附近。每卖出一只鸡,村里就能增加10元收入,靠的是积少成多。

刺绣厂项目,2024年被评为黔西南州巧手致富示范基地,张文熙正在帮助能人稳定现有市场,引入了公安部国合局、上海外资货运公司的需求,增加苗绣精品定制产品。

公安部帮扶兴建于辣子树村的苗族服饰加工厂就近解决群众就业,图为苗绣展示。

在田边寨的“院坝会”上,为刺绣厂招工动员群众参与,也是张文熙的重要议题。“咱们的刺绣厂在张家厂那边,包吃包住,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欢迎大家积极参加刺绣技能培训,不分男女,就近上班,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找我!”

腊肉厂项目,张文熙根据企业发展新形势,引进了新的能人,重组了经营管理层,实施了新的管理和分红模式,“除了做腊肉,还增加牛干巴生产线,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时值年末,腊肉已销售7000余斤,旺季销售目标是3万斤。

民生帮扶发自内心,落到实处。短短一年时间,张文熙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他促成辣子树村党支部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检测中心党总支共建,发起建立57240元党建基金。

村卫生室设在村委会办公楼一楼,病人、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存在交叉接触感染风险,他打算新建。“卫生室改建资金34万元已经协调到位,现在还在抓紧选址。”

他协调筹措16.85万元,按建档立卡脱贫户研究生5000元、本科生4000元、专科生3000元及非建档立卡脱贫户大学生减半的标准,为村里56名大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

暑假,他又带领8名镇村干部和辣子树小学12名优秀学生、2位优秀老师赴上海研学。

干部参加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班,参观了上海枫泾九丰现代智慧农业博览园项目、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农村社区示范村、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开了眼界。

老师和学生参加了“童心筑梦”研学营,孩子们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12名职工子女结对,参观上海科学会堂、复旦大学、汽车博物馆、气象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等。回村后,他们纷纷向其他师生介绍收获,种下飞出大山的梦想。

张文熙说,他在村里工作两年,个人的能量可能很渺小,但只要保证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从娃娃抓起“扶志又扶智”,辣子树村的未来就一定会闪闪发光。

作者:殷选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