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小河边村的“浪漫经济”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廖娟
  • 2024-12-20 15:53:11

徜徉在冬日的暖阳下,漫步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小河边村,随处可见村里民居墙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墙画,村里小桥流水的景致,犹如走进江南水乡。

黄海东查看玫瑰烘干情况。廖娟 摄

沿着河岸往村里走,阵阵玫瑰花香扑鼻而来,可以看到一些庭院中堆放着玫瑰花,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围坐着一起挑拣玫瑰,烘干房正在烘干玫瑰花瓣,使得花香越发浓郁。

“这是今早刚摘的花,花瓣烘干后可以做成花茶,花骨朵儿也能换钱。天不亮就得去摘,太阳一晒花就绽开了,价钱就卖不上去喽。”说话间,村民杨翠芳将玫瑰花最外边的花瓣摘下扔掉,将好点的花瓣和花骨朵分别放在不同的框里。

小河边村耕地的土壤中有不少“羊矸石”,这种土壤透水性强,适宜鲜食玫瑰花生长。2013年,小河边村党支部在村里引种鲜食玫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鲜食玫瑰试种成功。很多村民在看到效益后随即跟进,杨翠芳也是其中一员。

黄蓉在店里整理玫瑰花系列产品。廖娟 摄

杨翠芳在村里开着一间便利店。这几年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后,她的便利店因布设没跟上趟,营收渐渐下滑。在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的建议下,她重新定制陈列柜,将货品分区分类陈列,在“C位”陈列自家做的玫瑰花茶和玫瑰花醋。一段时间后,小店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

说起种植玫瑰给村子带来的变化,零售户黄海东也深有感触:“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好了,村民的钱袋子变鼓了,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大跨步。”

黄海东在村里除了经营着一间便利店外,还种植了12亩玫瑰花,为了解决新鲜玫瑰不易储存的问题,黄海东建了一间烘干房,做起了玫瑰花初加工。他每年都会请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帮忙摘花、装花、捡花,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份短期就业机会。

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消费逐渐多样化,在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建议下,黄海东增加了弥勒本地土特产,并布设了玫瑰产品专柜,进店消费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杨翠芳在挑选鲜食玫瑰花。张红 摄

每年5月,是小河边村的“玫瑰花节”,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当地旅游特色为杨翠芳和黄海东量身定制了玫瑰花元素的便民服务架,并免费提供血压计、医药箱、充电线等便民物品,供游客使用。

看到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黄海东原本在外打工的女儿黄蓉也回到了村里,与父母一起经营玫瑰花。黄蓉思维活络,她瞅准了村里的玫瑰花产业优势,通过开网店的方式将自家的玫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也积极打造自家的玫瑰品牌。

“以后想尝试用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小河边的玫瑰花,也把我自己的玫瑰品牌做得更好。”提及以后,黄蓉信心满满。

作者:廖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